臺風登陸點翁田鎮,搖搖晃晃過了中秋

電工陳享收到的中秋禮物,是校方派一名小學生送來的月餅,小朋友們用海南話表示感謝,陳享聽懂了一句話:一切都會好的。

在陳孝精看來,自從“威馬遜”以后,周邊村民對于節假日的儀式感被磨平了?!澳菚r候口袋里有一些錢,威馬遜一打,都把錢花在臺風(重建)上了?!?br />
當地人說,從2014年開始,為了防臺風,村民開始蓋平層房,但一些老人仍然要重建瓦房,堅持最傳統的祖屋,最終大多又在“摩羯”中受損。

責任編輯:何海寧

龍頭村神廟四周,是被臺風吹倒的樹木。受訪者供圖

龍頭村神廟四周,是被臺風吹倒的樹木。受訪者供圖

中秋節這天,翁田鎮的夜色陰沉,月亮隱匿在云層后面,若隱若現。

這是海南省文昌市一座被臺風肆虐過許多遍的沿海小鎮。2024年9月6日,超強臺風“摩羯”在該地登陸,登陸時最大風力17級以上。翁田鎮繼2014年臺風“威馬遜”之后,再次遭遇重創。

一晃眼,半月過去。翁田鎮度過了一個特殊的中秋。有的村莊仍然沒水沒電,“沒了心情”;也有村莊選擇堅持祭拜公祖和神明,試圖在一場民俗的儀式感中找尋重建的信念。

村莊仍然狼藉,整個翁田鎮的生活還在災后搖擺。

“神靈會保佑村民們平安”

早晨8點多,龍頭村神廟前,鞭炮聲噼里啪啦,方圓幾里的村民都收到了祭拜儀式開始的信號。

空氣已經燥熱起來。樂師坐成一排,大音響播放音樂,在敲鑼打鼓的奏樂下,做法事的道公身披紅袍,在氤氳香火里叩拜神像,嘴里念念有詞,時不時仰起頭,吹一聲號角。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多了一臺發電機,放在神廟后頭,轟隆隆響著。

這是“公期”儀式之一。公期是海南島最重要的民間習俗之一,意為“公祖生日”,是海南人為祭祀公祖、神靈的生日而舉行的神期節日。這種活動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幾乎村村都有自己的神廟,有關神明的傳說不盡相同。各村根據經濟情況或文化風俗,公期少則數年一次,多則隔月舉辦,每次活動持續1至2天。在翁田鎮,公期一般集中在農歷2月或8月中秋前后,是每年最熱鬧、隆重的日子。

按照當地風俗,村民要拎著肉食祭拜先祖。龍頭村還處于停水停電的狀態,村民前夜不好儲備,只能在中秋這天凌晨起床殺雞,打井水,通過煤氣灶或用柴火烹肉。

神廟前,村民越來越多,他們大多踩著塑料拖鞋,肩上挑著竹擔,竹擔里裝有文昌雞、豬肉、魚肉和糕點,整齊攤開在神廟前。一位專門從外地趕回來的年輕人說:“一般沒有特殊的事,都得要趕回來,老一輩很重視這個?!?/p>

10點,到了“添丁?!杯h節,每家每戶派出一名代表,通常是男丁,他們端上紅盤,內放一盞紅色馬燈,赤腳站進主場地。道公往盤子里放稻米、糖果、餅干、火柴與紅包,寓意著公祖為子孫添福添祿、添壽添財、添丁添喜。

地面透著臺風過后特有的悶熱,男丁們鼻尖和臉頰都滲出汗珠子,陣陣微風掠過,空氣里立刻撒開一股汗漬味。

男丁進場進行“添丁?!杯h節。南方周末記者鄭丹攝

男丁進場進行“添丁?!杯h節。南方周末記者鄭丹攝

公期要辦兩天。龍頭村組長陳貽波已經一夜沒合眼。頭一天,他同村里長輩找齊6張八仙桌,請道公為神像開光,一直忙到凌晨4點多才結束。

開光前,道公投擲圣杯與公祖對話,至于對話內容,陳貽波開玩笑:“臺風盡可能來得少一點,老這樣我們撐不住?!?/p>

再往前,自從“摩羯”在翁田鎮登陸后,陳貽波就未曾好好休息過。這些天,他每日開車往返于翁田鎮街道和龍頭村之間。沒有通信信號時,時常需要他口頭通知村民消息,鎮上通信恢復以后,每天打進來的電話多到他耳朵疼,時不時又因為信號差,斷線了。女兒放假回家后,他也沒有時間陪。

辦公期是陳貽波一直惦記的大事。在臺風第二天一大早,他趕到神廟查看,發現神廟周邊的樹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