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 | 《魏征傳》的作者及其他

《魏征傳》的作者不是宋云彬,那會是誰?重版本新增的汪篯先生,或許是一個破解“趙武”的線索。

責任編輯:劉小磊

中華書局原副總編輯趙守儼(1926-1994)。

中華書局原副總編輯趙守儼(1926-1994)。

《中華書局百年大事記》于1962年3月下有記事云:“中宣部部長陸定一指示童大林、包之靜、金燦然組織出版《魏征傳》。由此我局組織出版了一套‘歷代政治人物傳記譯注’叢書?!?span class="nfzm-web-style--kaiti" style="font-family: 楷體, 楷體_GB2312, SimKai,Kaiti, Kaiti SC, STKaiti;">(185頁)這本《魏征傳》由陸定一點題布置,中宣部秘書長童大林、出版處處長包之靜、中華書局總經理兼總編輯金燦然三人負責落實,用時三個月,于當年6月正式出版,版權頁署名“趙武譯注”,并有趙武署名的前言一頁。十幾年前看過這條大事記,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但在中華書局承擔的“中央交辦任務”中,《魏征傳》是最小的一本書,很少被人提起。

《戴文葆書信集》,李頻編,北京三聯,2023。

《戴文葆書信集》,李頻編,北京三聯,2023。

不久前讀到三聯書店新書《戴文葆書信集》,有戴先生2002年3月19日給山西人民出版社杜厚勤的信,因為宋云彬先生日記《紅塵冷眼》剛剛在山西出版約撰書評,戴先生談到他在中華書局近代史編輯室短暫工作的經歷,并涉及那時候同在中華編輯部的宋云彬先生,以及這本《魏征傳》:

關于寫點宋先生日記讀后感,不知必須在什么時候交卷,大約寫多少字,請來示說明,以便考慮。我怕跟不上。

宋先生值得寫,文人的一種典型。在49年后,知識分子的好待遇,他還都有的;不好的,一個也不少。我在“中華”干活時,他有時從東邊房子過來閑聊,瀟灑得很,還像30年代40年代那樣自如。尤其摘帽后,自如得很,沒有多少經過改造的樣子,心懷坦蕩,好像仍住在樂園里。到注釋《史記·魏征列傳》后,馬上暗地質問蜂擁而來,他似乎若無其事,不太久大難臨頭了。其實注魏征本是“中華”幾年前已陸續注《史記》著名列傳出書計劃,毫無要人學魏征諷諫皇帝的意思。極左善于多疑,多疑便能制造緊張、威懾氣氛,一厚本“魏征傳”出來便是噩耗了。我當時也在威懾下惶惶不知何所立了。(320-321頁)

戴先生寫信時已八十高齡,提及近半個世紀前的往事,或有不準確之處,如《魏征傳》自然不可能出自《史記》,也不可能屬于《史記》列傳注譯計劃。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