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組家庭——療傷之旅中的“半路夫妻”
無論經歷多大的災難,只要人還在,最細嫩的情感和最現實的需要便會萌芽,哪怕在石頭縫里,也要長出一個個家庭
責任編輯:李楠,梁偉馳 實習生 周明太
無論經歷多大的災難,只要人還在,最細嫩的情感和最現實的需要便會萌芽,哪怕在石頭縫里,也要長出一個個家庭
圖/安光系
圖/安光系
圖/安光系
圖/安光系
圖/安光系
圖/安光系
圖/安光系
圖/安光系
圖/安光系
圖/安光系
圖/安光系
圖/安光系
圖/安光系
圖/安光系
圖/安光系
圖/安光系
圖/安光系
圖/安光系
圖/安光系
圖/安光系
按照北川的習俗,喪事百天之內,不宜談婚論嫁。于是,2008年9月2日成了一個時間分界點。從這以后,男女之情的禁忌解除凍結。
無論經歷多大的災難,只要人還在,最細嫩的情感和最現實的需要便會萌芽,哪怕在石頭縫里,也要長出一個個家庭。
北川老縣城曲山鎮的婚姻登記員羅莉,在2009年春節前迎來了登記結婚的第一個高峰——二十多對。到現在,這個數字已經是八十多了。
在她的印象中,“三四十歲的中年人居多”,年齡最大的有六十七八。其中雙喪偶的大約占30%-40%。年齡上,男比女大的約占80%-90%,女比男大的約占10%左右。大約有10%的情況,男的比女的大出十幾歲。
人們顧不上先蓋起房子,也要首先重建家庭。整個社會網絡馬上行動起來,大量重組家庭的姻緣,來自親朋介紹。50歲出頭的段學良戲稱:“在安縣的十幾個同學,每人給我準備了一個(介紹的人選)。”
這是一個特殊的婚姻市場,在見面之前,首要的是基本條件的比較品評。“負擔輕的、有工作的好找,排著隊見面去。負擔重的,帶兩個娃的,就不好找—&mda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