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荒漠”到“能量場”:鴻蒙布道師,撬動一場變革

2019年8月,高校老師徐禮文收看了HDC華為開發者大會。這是“鴻蒙”的名字第一次正式走入大眾視野,當晚,徐禮文徹夜未眠。

徐禮文把他講解鴻蒙系統源代碼架構的視頻分享到網上,一夜之間引來10萬點擊,這個數字發出強烈的信號,讓他確信信息技術領域的藍海已經到來。作為第一批向大眾解讀鴻蒙系統的人,徐禮文的生活在此后多年都與這個名字緊密綁定。每次鴻蒙有新動作,分享解讀視頻就是他雷打不動的功課。2022年,徐禮文參與編寫的3本鴻蒙開發教材正式出版,成為送給新手開發者的珍貴經驗。

2024年,華為再次舉辦開發者大會,宣布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鴻蒙系統新版本Harmony OS NEXT將很快投入商業實踐,活躍在鴻蒙生態中的五千多個應用共創著一個繁榮的科技世界。

從技術視角來看,鴻蒙生態是一座由代碼筑起的城池,無數原生應用的開發賦予了它形狀。而從“人”的視角來看,鴻蒙生態則由許多個體組成,這些人來自不同背景、不同行業,但他們連接起了教育、就業和信創的發展,從更廣泛的意義上促動著整個社會的繁榮生長。

紐帶:串聯教育與社會

從0起步編寫一套教材,哪怕對徐禮文這樣一路看著鴻蒙成長起來的老師來說,也是相當大的挑戰,而且在此之前,業內壓根沒有其他的鴻蒙開發課程。

教材的質量將直接影響到下一代的教育,徐禮文必須格外謹慎。在他的設想中,這本書應當教會學生鴻蒙的整套應用開發體系,包括南向(側重底層技術開發),也要包括北向(側重應用軟件開發),任何讀過這本書的人,都能夠快速成為合格的開發者。

寫書之前,徐禮文自己先做了大量的應用開發以測試鴻蒙系統的可行性,他把自己踩過的“坑”、解決問題的辦法全部嵌進教材,希望能以自己的經驗幫讀者掌握開發技巧。然而有許多問題連他自己也很難搞懂,他就去開發者社區上到處找人請教。2022年,他有三本著作出版,這也是鴻蒙的首批系統課程,超過10萬人用他的教材書學習了鴻蒙開發。從視頻網站的零散分享到體系化的教材,徐禮文完成了作為“布道者”的跨越。

徐禮文在HDG現場分享

因為在高校任教,徐禮文有更多的渠道向年輕人推廣鴻蒙,他覺得最好的“布道”,是讓學生親身參與其中,“讓他們直接感受鴻蒙的生態,他們會更愿意嘗試,而不是一味觀望?!北热鐜W生去參加開發者大會或是各種賽事。北理工常有各國留學生來交流,最初聽說有這么一個獨立生態的操作系統,幾乎都不看好。徐禮文也不反駁,只叫留學生拿著應用開發套件自己去試用。通過實踐,學生們很快發現鴻蒙IDE相比于安卓的優勢,鴻蒙的分布式架構支持跨設備無縫協作,以及一端開發,多端部署,這是其他操作系統都不具備的原生支持。而后,徐禮文再一點點講解中國人開發操作系統的設計理念。

而多年來為鴻蒙“布道”的熱情,仍然要追溯到當初徹夜未眠的那一晚,教了十幾年安卓和IOS的徐禮文,面對著鴻蒙的開源代碼感受到了巨大的振奮,他深信中國或早或晚總要走上信創自主化的道路,而他和他的學生“一定是這條路上的歷經者”。

那么他所能做的,唯有不遺余力地為技術領域輸送更多人才。

在另一個側面,信創自主化帶來的是潛在的就業,尤其鴻蒙生態的繁榮已經為年輕人創造出大量機會。在職業教育培訓機構任職的王猛對此感受更為直觀,由于來學鴻蒙的人越來越多,他所在的機構特地成立了項目組,專門打磨鴻蒙生態的開發培訓課。

王猛開發的應用“翼康養老”就是在這時候做出來的。這款App的創新之處在于它是一款物聯網智能應用,養老院諸多設備都可以接入App,在智能家居和穿戴設備日漸普及的今天,這在社會實踐中有著巨大的空間。因此,機構把“翼康養老”用于日常教學,這為學生們提供了生動的理念結合實踐的樣本。

“學生通過這個應用,可以積累起養老相關主流業務的開發經驗,將來在找工作時就能夠在相應的行業里提高自己的競爭力?!?/span>

王猛所在的培訓機構“黑馬程序員”,在5個月的時間里帶領學生走過從接觸鴻蒙、開發實踐直至就業的道路。求學的人有非IT相關專業的大學生、??粕?,也有房產中介、銷售員。王猛相信,鴻蒙生態未來必將為就業市場創造大量需求,而事實也證明了他的判斷,“黑馬程序員”每期畢業生的就業率幾乎都高于90%,甚至有一期學生連課都沒上完就被企業提前簽走。

王猛在HDC華為開發者大會現場

作為開發者,王猛迫切期待更多人加入到這個生態里,打造豐富多樣的應用,能夠應對用戶在辦公、娛樂、教育等等領域的需求。像他一樣的“布道者”,在推動鴻蒙生態發展的同時,又反過來營造了更友好的就業環境。而鴻蒙就像一條紐帶,串連起高校與企業、教育與就業,從最實際的層面上促動著人才的培養和輸送。

萌芽:素質教育的另一種實踐

徐禮文在帶領自己的學生參加鴻蒙創新賽的時候,遇到了一些初中生,有的甚至殺進了五十強。事實上,他在各地學校辦講座“布道”的時候,也有不少中學生來聽。這令他感到驚喜:鴻蒙,不再是專屬于開發者的系統,它的確已經成熟到了一定階段,才能夠走進中學,成為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

北京市第二中學朝陽學校先一步做了探索。在鴻蒙創新賽中,這所中學的機器人社團學生以自主開發的原生應用“行程助手”參賽,盡管沒有獲獎,但“幼齡”選手做出的成品還是讓眾人受到了震撼。

社團的輔導教師王傅亮,是以一己之力把鴻蒙帶進二中朝陽的“布道者”。其實王傅亮在學校里教的是信息技術和機器人,過去也沒有任何應用開發經驗。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開發者論壇看到了鴻蒙,憑借敏銳的直覺,他立刻認定,這個全新的操作系統將來一定能做出門道,有必要讓學生接觸起來。

“半路出家”的王傅亮一邊自學一邊教學,“行程助手”就是他與學生共同摸索出的課堂作品。App的功能并不復雜,基于手機日歷,用戶可以用語音輸入工作事項、設定定時提醒,還能導出周報,但王傅亮把UI設計、數據庫和API調用等教學知識點全部融進了開發過程。

王傅亮很快發現,比起以往他教的內容,孩子們顯然對鴻蒙更感興趣。過去他給學生講Python,課上常常有人“劃水摸魚”。而鴻蒙雖然代碼量大,但不用死記硬背,在自動補全代碼的AI功能輔助下,開發門檻被大大降低,行程助手App只用三個月就做出來了。

在這三個月里,學生們潛移默化地發生了改變,其他學科任教老師們也一致發現,他們比以往更專注也更積極。王傅亮看到了鴻蒙對素質教育的撬動,也開始思考如何擴大鴻蒙在中學的普及面。他把這段時間邊學邊教的內容總結成12節基礎開發課,“用學生也能看得懂聽得明白的話寫出來”,這些課程將在社團內試講后,融合進校內的信息技術課,覆蓋高一、高二年級的全體學生。

王傅亮給學生授課

王傅亮在二中朝陽打開了一個全新的素質教育實踐窗口,以“行程助手”為契機,更多專門用于鴻蒙開發教學的教室正在建設,希望盡快形成成熟的示范教學體系。學校也十分支持,校領導同期制定《北京二中朝陽學?!傍櫭山逃?024發展規劃》,努力思考如何在初、高中進行普及。讓更多的教師加入到團隊中從零開始,逐步學習,努力探索適合本校學生生態環境的課程建設體系。期待鴻蒙能越來越廣泛地走進中學校園。

在不少人看來,這些對高中生來說太“早”了,但王傅亮持不同意見。過去學校能教給孩子的,無論Scratch還是Python,都是國外的東西?!暗F在我可以給他們說,鴻蒙是咱們中國自己的。讓學生接觸國內的編程軟件,非常有必要?!?/span>

前沿的技術,創新的理念,王傅亮在為技術“布道”,也在為文化自信而“布道”,把信息技術自主創新的萌芽植進少年的成長沃土。在未來,他仍期待鴻蒙能越來越廣泛地走進中學校園,為孩子們普及人工智能。在開發“行程助手”時,他已經發現,鴻蒙在寫程序的時候可以調用AI,孩子們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懂AI的原理和應用,而不是停留在抽象的概念和理論中。

“我希望,真正有用的東西能更早地出現在學校的教育里?!?/span>

“能量場”:從荒漠到生態

在開發“行程助手”之初,王傅亮和學生們遭遇了很大的瓶頸,這群新手試著向華為求助,沒想到對方響應得比預想中更積極。

“我們剛開始做App的時候,什么都不懂,只抱著一個想法就到處求助。即便這樣,他們(華為)仍然非常有熱情,努力幫我解決這件事?!蓖醺盗琳f,“這個App從零開始,到今天的成績,其實是很多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span>

鴻蒙生態最吸引人的特質也正體現于此:共享、交流、提攜進步。鴻蒙是個年輕的操作系統,最早的一批開發者靠著在混沌中摸索、在網絡上交換信息成長起來,他們也樂于盡自己所能,去幫助后來者“趟路”,即使這種分享大多時候沒有經濟回報。一群純粹的技術人之間無私地共享知識,互相解惑,彼此扶持,這就構成了鴻蒙“布道者”的底色,鴻蒙生態利他、開放的氛圍由此而生。

在“布道者”中,徐建國是頗有名氣的“大神”,他用“堅果”這個ID在開發者社區發表了兩百多篇文章,在各大社交平臺創建了9個鴻蒙社群,影響了超過100萬名開發者,被視為鴻蒙“行走的名片”。但時間推移到2021年,年輕的徐建國剛從flutter開發轉向鴻蒙,“當時沒有任何生態可言,整個就是一片荒漠?!?/span>

徐建國當時有一份全職工作,但出于對鴻蒙的巨大熱情,他幾乎把所有的閑暇時間都投了進來,每天除了上班,其他時間都投入鴻蒙中,還給自己起名“早起的堅果”?!皥怨焙芸煸陂_發者社區上被眾人熟知,因為他常會記錄自己在開發嘗試中的感悟,發帖與大家分享經驗。

徐建國熱衷于分享,因為這是讓新手成長最快的一種方式?!叭绻愕奈恼吕镉绣e誤,那么別人會幫你指正,在交流中得到成長。我們的分享又會促進鴻蒙生態的社區建設,因為官方的資料沒法把所有細節照顧得面面俱到,但我們這些社區開發者寫的代碼,是一步一步、一個坑一個坑踩過來的?!?/span>

正是在這種不斷的交流與分享中,徐建國逐漸成長為一名“大神”。在這個過程中,他得到了幾位關鍵人物的幫助——小波老師、狼哥和白老師。他們之間曾因為文章和代碼爭論不休,但爭吵反而變成了“卷產出”,“堅果”寫一篇,其他人馬上也跟進寫一篇。從線上“卷”到線下,徐建國與小波老師、狼哥、白老師從爭執到合作,最終將他們拉進了自己的團隊。

 徐建國在鴻蒙生態學堂現場分享

如今,徐建國已經全職投入鴻蒙領域,在工作之余,成立了開發者社區“堅果派”。作為幫助數萬開發者成長的社區,人人都做鴻蒙開發者,是堅果派持續前進的動力。團隊的幾位創始人,都是他在探索鴻蒙的道路上這樣認識的。一年多以來,“堅果派”推出了六十余個HarmonyOS應用及三方庫,極大地降低了開發者入門的門檻,而徐建國也在全國各地不停地推廣鴻蒙,號召更多開發者加入。

一切皆服務,萬物可分享,沒有藩籬的鴻蒙生態也以一種積極的姿態向所有人開放。在“布道“中,一位56歲的清潔工令徐建國受到了很大的觸動,盡管他沒有任何編程基礎,甚至連26個字母都不會,卻也在徐建國的吸引下要學習應用開發,希望在60歲退休之前開發出自己的App。還有11歲的小朋友,雖然還沒達到能寫代碼的水平,但也因興趣參加了徐建國的線下分享會。

這些個體因鴻蒙而匯集在一起,在無形中營造了一個能量場。徐建國用“生命力”來描述鴻蒙開發者之間的連結狀態:“這些志同道合的人,有共同的信仰,有精神的依托?!彪S著鴻蒙生態在技術意義上的不斷進步,這些開發者也逐漸搭建起了圍繞鴻蒙的“人”的生態,使得鴻蒙有了強烈的利他精神。

每一個參與到鴻蒙中的布道者,共同把荒漠構筑成生態,又不斷從生態中受益。他們匯聚起來,讓技術和生活連接得更加緊密,創造出多元的價值,從每一個細微之處改變著社會的發展軌跡。鴻蒙,就是這樣承載并推動著一場宏大的技術創新和變革。

網絡編輯:kuangyx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