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華:最難忘懷那些年(一)| 人來人往
那時候的傅聰,事業如日中天,每次來港演出,必定是全場爆滿、座無虛席的,翻譯學會舉辦的這場義演,無論如何都必須維持一貫的盛況,不能let him down!
責任編輯:邢人儼
鋼琴家傅聰、時任香港翻譯學會會長金圣華、時任法國駐香港領事館文化參贊杜瑞樂(從左至右)在傅雷紀念音樂會后合影。作者供圖
近年來,也許在新冠期間幽居慣了,人變得很閑散,喜歡云淡風輕的日子,外界的活動,除非真正感興趣或特別有意思的,一概不想參與。那為什么又答應香港翻譯學會的邀約,在今年的年會上,跟目前的會友、譯界的朋友,以及獲得翻譯獎學金的大專同學講講話呢?
原因是,有些陳年故事要向年青的一代敘述。
敘述的用意,不在于“白頭宮女說玄宗”,不是絮絮叨叨的懷舊唏噓或老調重彈,而是有感于在這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人都說AI即將取代一切,尤其是翻譯行業的時候,居然還有這么多有志于翻譯的年輕朋友,在譯道上鍥而不舍、奮勇前行,他們的堅持,他們的投入,令人動容,使我深深感受到彼此之間沒有隔閡,沒有那不可逾越的鴻溝,只有傳承,只有孜孜不倦的耕耘與連綿不絕的努力,因此,當年前人的無私付出和真實事跡,經過了漫長歲月的洗禮,代代延續,至今仍足以成為后人向前邁進的借鑒。
故事主要涉及三十多年前一段難忘的經歷。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香港翻譯學會恰好成立二十周年,而我又因緣際會,正巧成為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