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氣候先鋒|欣旺達副總裁梁銳:為公司撐起一片可持續發展空間

編者按:

全球氣候變化風險加劇,氣候治理形勢愈加復雜。中國“雙碳”目標愿景提出四年來,雙碳政策體系不斷完善。企業作為氣候轉型的主體,為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積極探索解決方案。為持續跟蹤中國企業尤其是重點排放行業的雙碳行動進展,2024年,南方周末繼續開展企業雙碳行動力調研并發起“對話氣候先鋒”系列訪談,與企業高管展開對話,深入探討企業在新形勢下面臨的轉型挑戰和取得的成效。
鋰電池企業正站在技術革新和綠色轉型的前沿。作為“深藏功與名”的供應商,欣旺達也在雙碳領域找到了自己的發展脈絡,相互成就。

責任編輯:孫孝文

當前,全球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環境挑戰,雙碳目標——即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已經成為各國乃至全球企業行動的指導原則。在電子工業里,電池是電子產品的心臟,作為新能源領域的關鍵一環,不僅在推動能源結構轉型、減少化石能源依賴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也在可持續發展的征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面對全球變暖和資源緊缺的挑戰,鋰電池企業正站在技術革新和綠色轉型的前沿。通過不斷優化產品設計、提高能效比,以及探索回收再利用等循環經濟模式,這些企業正致力于將環境影響降到最低;此外還積極探索使用清潔能源和生物基材料等方法,以減少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

欣旺達1997年成立于深圳,2011年成為第一家以“鋰電池模組整體研發、制造及銷售為主營業務”的上市企業,2022年又成功登陸瑞士交易所。欣旺達五大業務板塊分別為3C消費類電池、動力電池、儲能系統、智能硬件、創新與生態。

如今,欣旺達已與全球一線終端廠商形成深度合作。作為“深藏功與名”的供應商,從智能手機鋰電池起家并且目前保持出貨量穩居全球第一的同時,欣旺達在雙碳領域也找到了自己的發展脈絡,相互成就。

2024年9月,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走進欣旺達深圳總部,與欣旺達副總裁兼首席可持續發展官梁銳共同探討欣旺達對可持續發展的思考與探索,深入了解欣旺達是如何在其業務戰略、產品研發、供應鏈管理等方面整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以及推動社會向更清潔、更綠色的未來轉型中發揮作用的。

推動供應鏈協同,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

南方周末:欣旺達的雙碳目標是要在2029年實現自身運營層面碳達峰,在2050年實現自身運營層面碳中和??傮w來說,欣旺達在雙碳領域具體做了哪些嘗試和推動?

梁銳:可持續發展是人類共同面對的課題,我們意識到“綠色經濟”和“零碳未來”不能只是口號,所以我們制定了全球“4P”戰略支柱,即美好家園(Planet)、綠色產品(Product)、和諧人文(People)、共贏伙伴?(Partner),關注環境、產品、人文和價值鏈的可持續發展,并且下設20個子目標,以推動戰略的落地。

?

欣旺達繪制的雙碳行動時間線。圖由受訪者提供

2021年開始,欣旺達啟動雙碳工作,發布雙碳目標,構建可持續發展戰略委員會、可持續發展管理委員會等ESG治理架構。我們踐行務實的低碳發展路徑,比如在低碳園區建設這方面,“源網荷儲云一體化”是實現零碳智慧園區的關鍵路徑,我們將其總結為“五源、四網、三荷、二儲、一云”。我們位于惠州的欣旺達新能源產業基地,就是采用這樣的路徑,通過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的分布式能源系統來達到降低碳排放,這也是智慧能源領域的一大創新。

由于我們服務的都是頭部客戶,除了配合制定有前瞻性的碳中和目標之外,客戶也會對我們提出很多要求,比如通過管理指標的規范化、加入相關協會組織等行動,來明確企業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決心。因此,我們也積極了加入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UNGC)、ISSB國際可持續披露準則先學伙伴、China ESG Alliance?聯盟等外部專業組織和倡議。2023年,我們正式加入科學碳目標倡議(SBTi),并通過實施產品全生命周期減碳策略,全年推進節能技改管理項目200余項。

南方周末:“電池護照”最早是全球電池聯盟(Global Battery Alliance,簡稱GBA)提出的行業倡議。電池護照之所以被命名為護照,而非身份證,就在于突出其有效的跨國流動性。當前歐洲是中國鋰電池出口的主要市場,隨著歐盟《新電池法》的出臺,從2027年起,容量超過2kWh的可充電工業電池、LMT電池和EV電池出口到歐洲必須持有符合要求的“電池護照”,這將對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出口歐洲產生重大影響。欣旺達當前是如何應對這一要求的?

全球電池聯盟(GBA)對于電池護照的介紹,內容翻譯自官網

梁銳:我認為這項舉措可以推動產業鏈的數據共享,實現更高水平的治理。電池護照不僅針對電池的基本性能、標識有害物質有要求,而且需要記錄電池的制造商、材料成分、碳足跡、供應鏈等信息。欣旺達充分利用自己數字化能力打造了“欣旺達電池護照數字化平臺”,為新能源電池供應鏈上下游提供一套全生命周期數據采集軟件及大數據平臺,可生成符合要求的證書及可供合規查詢的電子記錄,進而實現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可持續發展。同時,欣旺達也積極參與GBA全球電池聯盟框架下的相關標準和制定工作。

南方周末:在可持續發展領域,欣旺達是如何與上游客戶企業保持一致性,并且和供應商同步的呢?

梁銳:由于供應商內部ESG風險與公司的ESG風險或有差異,我們將管控措施整合到供應鏈的整個管理流程中,涵蓋供應商開發、風險評估、現場核驗、評估與改善等關鍵節點,同時通過供應商大會開展ESG理念培訓,主動與供應商分享行業知識與優秀實踐。

我們會仔細分析客戶對我們的要求,并將其轉化為我們對供應商的要求,所以我們也提出,所有新進供應商需要簽署《供應商合作基本準則》等協議,覆蓋ESG管理體系、ISO認證、商業道德與行為規范、人權影響與環境影響等方面,就雙方責任作出明確規定。

與巨人同行,協助供應商減碳

南方周末:國際上對ESG的爭議有很多,反對的聲音也不在少數。你如何理解客戶對低碳的高標準嚴要求、公司發展路徑和供應商減碳之間的關系呢?

梁銳:我們作為企業,要以長期穩定發展的經營理念為前提,這樣才能撐起可持續發展的一片天。欣旺達始終以“深刻理解政策趨勢、全面滿足客戶要求,卓越履行社會責任”為原則,然后在這個原則之上,欣旺達往往以客戶為先,做到最后會發現,ESG理念和企業發展是雙贏的。所以我認為,一是要做好頂層設計,根據法規要求及社會責任要求,把原則設計好。

第二是要構建高效執行體系,欣旺達在雙碳建設過程中,要求ESG相關的管理部門、采購中心、研發運營部門和各地的分、子公司明確目標,協同努力。這需要把我們的工作目標分解到供應商,比如正極材料的生產是一個能耗和碳排放較高的環節,尤其是在鋰離子電池這一領域,我們就會和相關供應商討論降碳方法,從各個環節來打通思路。

第三是要堅持與巨人同行。我們的客戶是世界最頂級的企業,所以我們就瞄準世界最頂級的要求,比如綠電這個詞(注:綠電,是指在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為零或趨近于零的電力,其主要來源為太陽能、風力等可再生能源)這兩年比較流行,但其實五年前客戶就給我們提出來要實現百分之百綠電了,當時就開始著手做這方面的工作。這些年我們一直保持在雙碳概念上小步快跑,不斷學習。

第四個是落實行動計劃。供應商簽署承諾之后,我們還要去審核行動計劃,確保這些目標是可以達成的。

南方周末:我們在欣旺達總部大樓看到了有一些工業互聯網可視化展示。欣旺達是一家做電池的企業,是什么初衷讓欣旺達涉足這類更像是科技公司的產品呢?

梁銳:我們意識到,未來的發展一定是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的。對于供應商,我們在戰略上會主動賦能。主動賦能不光是命令,而且是拉著供應商協助他們一起前行——除了低碳技術,低碳管理也非常關鍵。我們不僅僅是幫對方算碳,還會幫對方減碳。我們推動工業互聯網技術應用,通過搭建“智能生產鏈、智能研發鏈、智能供應鏈”,構建工業互聯網架構,助力企業降本增效,賦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另一方面,我們打造低碳園區,通過可視化的方式,將智慧能源和低碳發展的理念,系統性融入園區綜合規劃、建設、發展全過程中。

出海、規則與挑戰

南方周末: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是全球關注的焦點,既是新能源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末端,也是確保鎳、鋰這一類戰略資源綠色可持續供應的關鍵。在動力電池業務方面,目前欣旺達的動力電池市場占有率進入全球排名第十。欣旺達是怎么看待和回收動力電池的?

梁銳:在實踐層面,目前有些客戶在回收環節,也對我們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但我認為,這不僅僅是客戶要求,也是我們社會責任的一部分。當前,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另外,回收的高峰期何時會到來、何時強制報廢這些話題還有待討論,相關政策制度的配套出臺,也需要政府、學界、業界加強交流,補齊短板。

欣旺達在電池設計階段就積極融入回收理念,并且布局電池回收領域,打造退役電池智能化回收體系,開展動力電池梯次利用,推動電池回收領域規范發展。我們也樂意與廣大業界合作,共同推動完善電池全產業鏈的回收體系,實現電池的Reuse(重復使用)、Recover(恢復)、Recycle(循環使用),形成閉環的競爭力。

南方周末:過去幾年,中國“新三樣”出口維持高增長。2017年欣旺達首個海外基地落地印度,2023年首個歐洲工廠落地匈牙利,欣旺達的出海業務是如何布局的?對當地員工有提供文化交融的活動嗎?

梁銳:我們鋰電池出海,首要考慮滿足客戶需求,以獲取更多訂單。欣旺達在全球多地建廠,不僅是為了提高競爭力,歐盟《新電池法》對出口至歐洲的電池設定了嚴苛的標準,所以在海外投資建廠,有助于降低碳足跡標準帶來的技術壁壘和貿易摩擦。另外,現在動力電池領域的客戶提出售后服務和電池回收方面的配套需求,這也進一步加速了我們的出海步伐。

對于海外員工,我們會舉辦一些文化融合的活動。比如我們會不定期邀請海外員工來到深圳總部進行培訓,讓當地員工更有歸屬感,也對企業文化更認同。

2023年,欣旺達參加在迪拜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COP28)“中國角”深圳專場圓桌對話,分享降碳經驗。(圖由受訪者提供,左二為本文受訪者)

南方周末:你預測接下來欣旺達在雙碳領域還會遇到哪些挑戰?

梁銳:挑戰依然艱巨,包括在對公司運營發展成本的要求有所增加的情況下,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以及如何滿足各方面的標準,還有供應鏈方面的數據收集,這包含對范圍三各個方面的核算。

這意味著我們要從傳統的服務客戶的基礎能力建設,上升為對生態體系的建設,從對核心資源的掌握能力,上升到數字化轉型、經營模式的變革,使我們成為具有全球化、綠色化、適應時代要求的新能源企業。

接下來,欣旺達將繼續完善集團運營管理體系、提升風險管控能力、建立碳排放管理體系,同時推動能源、環境、碳排放管理體系三體系融合。我們將成立碳資產管理部門,積極參與到碳匯項目中去,發揮生態補償機制作用。構建雙碳管理平臺,提升管理科學性。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