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潛伏》時代的諜戰劇

“反特片是惟一一種既反映了現實又有別于我們生活常態的電影”,直到今天,毛衛寧都固執地認為,反特片是那個時代最好看的電影。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陳晨 朱曉佳



毛衛寧小時候喜歡看反特片。那是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末,所有的文藝作品都必須表現工農兵的現實生活。

“反特片是惟一一種既反映了現實又有別于我們生活常態的電影”,直到今天,毛衛寧都固執地認為,反特片是那個時代最好看的電影。

1980年代以后,“最好看的電影”逐漸銷聲匿跡。1981年中央電視臺播出了9集的《敵營十八年》,這是中國第一部電視劇,也是上世紀央視播出的最后一個反特劇。24年后,同題材電視劇再次登陸央視是毛衛寧執導的《誓言無聲》。

間諜最有戲劇性的恰好是雙重身份

“一部用好萊塢手法創作的中國版反間諜懸疑劇,一場揭開當代反間諜活動的紅色益智游戲”赫然印在《誓言無聲》的碟片封套上。毛衛寧的導演手記顯示,他有意把“紅色回憶”、對特務的“合法正義與仇恨”跟“希區柯克的曲折迷離”、“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綿密針腳”勾兌起來。

這和編劇易丹、錢濱寫劇本時的想法殊途同歸。2000年,到丹麥作訪問學者的易丹從圖書館里借來FBI和克格勃間諜的回憶錄消磨時光。幾本書看完,易丹給在成都電視臺供職的好友錢濱發電郵:這種題材挺有意思,要不咱們試試?

劇本很快寫好。主角許子風被設計成一位“雙重間諜”。故事的結尾,特務被一網打盡,身為北京反間局局長的許子風不但不能功成身退,反而與上級合謀做局,讓臺灣方面相信,自己是大陸方面要嚴懲的內奸,為保命只得潛逃到臺灣。

易丹認為,“間諜最有戲劇性的恰好是雙重身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