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橡樹造軍艦”何以發生?知識結構老化跟不上技術進步
各海軍大國都喜歡“種橡樹”,很大原因在于軍隊“官大半級壓死人”的等級森嚴傳統。如上所述,無論是丹麥還是皇家海軍、聯合艦隊、德國海軍、俄國海軍、蘇聯海軍、美國海軍,掌握決策權的都是60-70歲的老年高級將帥,從海軍院校里的豆蔻年華莘莘學子,到肩膀上扛起令人眼花繚亂的星星杠杠,往往要近50年經歷。19世紀中后期的西方海軍學員,還在風帆時代向蒸汽時代過渡,50年后的1920年代,已經產生了飛機、潛艇、航母、無線電。同理,現代的海軍將帥,接受教育時還在使用撥盤電話,手機還沒有發明,知識結構老化和(隨著年齡增長)認知能力退化、性格頑固與執拗,是決策高層的通病。
責任編輯:陳斌
1807年,西方世界的爭霸時代,為打破拿破侖“大陸封鎖政策”并防止法國得到丹麥艦隊,英軍占領厄勒海峽、炮轟哥本哈根,并搶走其60余艘艦船,丹麥海軍遭到毀滅性打擊。
為重建海軍,丹麥政府先后種植了約90000棵橡樹。橡木質地堅硬、韌性很好、耐海水腐蝕,自古以來就是建造風帆艦船的優良木材,西方的海軍大艦常被稱為“海軍橡樹”,英國皇家海軍還有“HMS Royal Oak Battleship”(“皇家橡樹”號戰列艦)。其缺點是成長緩慢,要150年才能長成棟梁之材。網傳:2007年,丹麥自然局通知國防部,你們的橡樹已準備好了。在信息時代,這種古老的海軍笑話,一時傳為笑柄。
事實上,這些丹麥的橡樹是分期分批種植的,最早在1950年,丹麥林業部門就開始通知國防部:部分“海軍橡樹”已可供砍伐。其后,分別于1960、1990、2003年多次通知丹麥國防部:各批次的“海軍橡樹”都已成材。
在信息時代,誰還會用木材造軍艦?如今,這批橡樹中少部分被用于古代船只修復,大部分轉換職能成為丹麥的生態和旅游資源受到保護。美國用這些橡木修復其國寶級木船Coronet(王冠號);丹麥的The Viking Ship Museum(維京船博物館)也用了兩棵;1964年在羅斯基勒灣出土的Skuldelev(斯庫德列夫)3號維京船修復也使用了些“海軍橡樹”木材;Krigs museet(丹麥戰爭博物館)地板材料也用了兩棵“海軍橡樹”。此外,丹麥自然局官網上,還能查到Gribskov的“納爾遜勛爵海軍橡樹”、Draved Forest的Skovkrukken(森林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