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性不外露”,如何影響人類的審美與道德?
所謂的審美,某種程度上就是羞恥的同義詞。覺得某樣東西丑,是因為內心認為它是不應該外露的,不應該被人看到的。
責任編輯:陳斌
脫口秀演員菜菜編排的找外賣小哥代買衛生巾的脫口秀火了。有網友評價是“關于月經羞恥最精妙的段子”“每句話都自帶爆梗,又藏著每個女生在成長過程中面對月經羞恥的心酸和無奈”。
外賣小哥的不好意思是真實存在的。但這恐怕不是對女性生理期的歧視或羞辱,而是一種回避生理性的尷尬與羞恥感。
歧視性、侮辱性的態度,和與生理性有關的尷尬與羞恥感是不一樣的。后者的諸多原因中,性別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而是源于一種存在于人類文明中的普遍性的“不外露生理性”禁忌。
比如,排泄不會直呼其名,而是會代之以去衛生間、化妝等說法。腸道排氣是生理性的,不可避免,但人在放屁時也會盡量不發出聲音。這種禁忌,是女性的生理性隱私不會對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