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規劃秘訣,“大國也可借鑒自然城市理念”
新加坡制定城市規劃時,往往著眼于未來30年世界經濟的發展走勢,預見30年后技術、工業、經濟等發展變化,從而明確新加坡在未來的國際社會中要扮演怎樣的角色。
通過這些限制措施,新加坡政府能夠有效管理公共住房資源,確保組屋能夠真正服務于有需要的家庭,避免資源被不必要占用。
現在新加坡提出從人造的“花園城市”變為“森林或自然中的城市”,走向更人性化的設計。
發自:新加坡
責任編輯:姚憶江
作為新加坡的保障性住房,達士嶺組屋創下了多項紀錄,成為新加坡地標性建筑。圖/姚憶江
在新加坡城市展覽館的三樓,有一條十余米長的時光長廊,濃縮了新加坡開埠兩百余年的歷史。長廊側墻上寫著這樣一句話,“是城市,也是國家。那么我們該如何規劃?”
1965年,當新加坡被踢出聯邦、被迫獨立建國時,世界都對這個被拋棄的彈丸島國投去同情目光。然而,近六十年間,新加坡華麗轉身,從小漁村變為世界都市,摩天大樓和其他地標性建筑不斷涌現,打造了令人贊嘆的城市景觀。
新加坡如何做到這一點?
2024年9月25日,在2024國際智能建筑(新加坡)高質量發展高端論壇上,南方周末記者專訪新加坡建設局國際開發司前司長許麟濟。
“新加坡政府和國民必須與時并進,和世界發展同步(be relevant to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這已經成為我們的共識?!痹S麟濟說,規劃在新加坡城市建設與國家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國際化視野、多元文化融合等是新加坡規劃時的重要考量因素。新加坡制定城市規劃時,往往著眼于未來30年世界經濟的發展走勢,預見30年后技術、工業、經濟等發展變化,從而明確新加坡在未來的國際社會中要扮演怎樣的角色。
新加坡建設局國際開發司前司長許麟濟。圖/毛淑杰
“三個研究小組”
南方周末:新加坡的城市規劃在全球范圍內享有盛譽,被認為是高效、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范本。城市規劃在新加坡建設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許麟濟:政府規劃平均每十年調整一次,除了不同用途土地的選用外,我們還會綜合考量多個因素。
比如,調整規劃前,我們會成立三個研究小組。
第一個小組研究世界經濟走勢,成員均來自國際知名機構;第二個小組關注新加坡社會治理和融合問題;第三個小組才是規劃分析師。
為什么要設置國際小組?因為我們做城市規劃時,要著眼于未來30年世界經濟的發展走勢,要預見30年后技術、工業、經濟等發展變化,從而明確新加坡在未來的國際社會中要扮演怎樣的角色。
基于上述定位,政府才能考慮引進哪些產業、需要什么用地以及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如何培養人才。因為有些人才并非來自新加坡本地,還需要引進,這可能會影響新加坡原有社會結構。而第二個小組就是要力圖促進本地人與外來人士的融合。第三個小組才會具體進行產業用地規劃、引進人才等問題。而且,外來人才的背景和領域不同,需求也很多樣。規劃時還需要盡量滿足他們的需求,從而讓他們更愿意留在新加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