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國際金融研究院路躍兵:推進綠色金融領域立法

綠色金融服務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這既是綠色金融,也是科技金融。

我國的綠色信貸和綠色債券規模分別位居全球第一、第二位。這些成就的取得首先歸功于雙碳戰略的頂層設計,特別是我國為全球首個由中央政府推動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國家。

建議通過以下主要方式提升金融機構綠色金融信息披露質量:一是建立披露激勵機制,二是第三方監督與認證,三是明確披露標準,例如遵從ISSB(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的披露準則。

發自:蘇州

責任編輯:豐雨

綠色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底色,綠色金融也是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五篇大文章”之一。

2024年9月26日,蘇州2024國際科創大會上,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數字金融相關的多個重要項目或平臺正式揭牌,引發廣泛關注。其中,蘇州市綠色國際金融研究院的揭牌尤為令人矚目。

南方周末了解到,這是一家由跨國機構碳中和50人論壇(MNC50)與東吳證券、蘇州銀行、蘇州能源發展集團、蘇州資管和江蘇金服等蘇州本地機構共同發起成立的綠色金融新型國際智庫機構。

綠色國際金融研究院為何選擇落戶蘇州?它在中國綠色金融事業版圖中將扮演何種角色?現階段,中國綠色金融當務之急是什么?如何提升金融機構對綠色金融的信披質量?在蘇州科創大會期間,南方周末就此專訪了蘇州市綠色國際金融研究院理事長、院長路躍兵博士。

路躍兵表示,綠色國際金融研究院之所以落戶蘇州,是因為蘇州的新能源產業集群尤其是光伏和儲能領域優勢明顯,當地資本實力雄厚且高度關注綠色金融發展。與此同時,蘇州的人才優勢明顯,為做好中國綠色金融研究和綠色成果轉化,服務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他還認為,應推進綠色金融領域立法,并完善金融機構綠色金融考核評價機制,加大對金融機構綠色金融業務的評價考核力度。

“既是綠色金融,也是科技金融”

南方周末:綠色國際金融研究院成立的初衷是什么?作為綠色金融項目,為何會選擇在科創大會上揭牌?

路躍兵:繼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首度提出做好“五篇大文章”之后,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進一步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強調積極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大金融領域。明確了金融支持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和實現路徑,為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指明了方向。

設立綠色國際金融研究院的初衷是為了落實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總方針,尤其是綠色金融服務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這既是綠色金融,也是科技金融。

南方周末:為何選擇落戶蘇州?

路躍兵:中國(江蘇)自貿試驗區蘇州片區正在創建投資貿易自由便利、創新生態優化、高端產業集聚、金融服務完善、監管高效便捷、輻射帶動作用突出的自由貿易園區。這需要拓展包括綠色金融在內的金融領域和相關工具。蘇州下轄的昆山高新區入選江蘇省級綠色金融創新改革試驗區。同時,蘇州的新能源產業集群尤其是光伏和儲能優勢明顯,蘇州資本實力雄厚、有發展綠色金融的資金儲備,蘇州的人才優勢明顯。

同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的數字金融是推動綠色金融的有益工具,為綠色金融提供了技術創新支撐。蘇州作為率先提出發展數字金融的城市,取得了顯著成績,形成了良好的產業生態,研究院由江蘇金服等數字金融龍頭企業共建,也將成為兩篇大文章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有力實踐。

這些都是我們選擇落戶蘇州的重要考量因素。

“構建綠色金融新生態”

南方周末:落地蘇州后,它在中國綠色金融事業中將扮演何種角色?

路躍兵:綠色國際金融研究院旨在為國內外金融機構、企業搭建研究和交流的平臺,推動綠色金融領域先進技術應用和轉移合作;另一方面,該機構將為地方政府提供政策、標準的咨詢和建議,為地方培養綠色金融人才隊伍,為推進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專業支撐。

研究院將發揮在政策研究、技術成果轉移、綠色金融國際化等領域的多重功能,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綠色產業投融資、綠色保險、可持續掛鉤債券、碳市場建設、碳市場投資(碳基金、碳信托)、碳資產管理、轉型金融、ESG投融資、低碳與能源轉型等。

南方周末:如何推動綠色金融的可持續發展?

路躍兵:目前的工作大致由幾部分構成,一是探索和研究綠色金融如何更有效地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新能源產業這一關鍵領域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二是研究并為蘇州金融機構提供定制化的綠色金融解決方案,助力新能源企業降低融資成本,加速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從而推動整個產業的綠色化和可持續化;

三是開展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前沿研究,為蘇州市、江蘇省乃至全國的綠色金融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論指導。

與此同時,我們還將積極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聯動境內外的金融機構、企業、政府和研究機構,共同構建綠色金融的新生態。

“首個由中央政府推動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國家”

南方周末:事實上,中國綠色金融業務已取得了不俗成績。在你看來,哪些因素促進了綠色金融快速發展?

路躍兵:我國的綠色信貸和綠色債券余額規模分別位居全球第一、第二位。這些成就的取得首先歸功于“雙碳”戰略的頂層設計,特別是我國為全球首個由中央政府推動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國家。此外,我國綠色產業的規模效應和金融機構的創新引領也是重要原因。

當前,綠色轉型發展日益得到關注和重視。綠色低碳成為各行各業的轉型導向。為支持綠色低碳轉型發展,金融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在推動綠色發展方面做出諸多努力和探索。

南方周末:但是另一方面,我國目前綠色信貸、綠色債券在貸款總規模和債券總規模中的占比不高。

路躍兵:是的。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綠色融資占比仍然非常有限。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也說明我國的綠色金融潛力十分巨大。未來的綠色金融領域包括綠色保險、可持續掛鉤債券(例如巨災債券等)發行、氣候風險分析、碳市場與碳金融、轉型金融等,均大有可為。

“建立披露激勵機制”

南方周末:現階段,哪些方面需要發力?

路躍兵:一是推動完善法律法規,推進綠色金融領域立法;二是改進或完善金融機構綠色金融考核評價機制,加大對金融機構綠色金融業務的評價考核力度;三是加快建立和完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四是豐富相關貨幣政策工具,用好碳減排支持工具,向碳減排重點領域內的各類企業提供碳減排貸款。

南方周末:我們研究發現,金融機構在綠色金融領域的信息披露質量不高。你認為,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對促進金融機構綠色金融業務發展有何作用?

路躍兵:提升信息披露質量至少有以下主要作用:一是為投資者的投資決策提供信息基礎;二是提升企業自身的市場價值與社會形象;三是為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四是可以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促進商業銀行將更多的資源配置到綠色低碳領域;五是能有效降低信息的不對稱性,提高市場透明度。

南方周末:如何才能提高金融機構在綠色金融領域的信息披露質量?

路躍兵:建議通過以下主要方式提升信息披露質量:一是建立披露激勵機制,二是第三方監督與認證,三是明確披露標準,例如遵從ISSB(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的披露準則。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