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不丹的啟示:用國民幸??傊堤娲鶪DP
“幾十年來我們都是在追求GNP,現在需要超越GNP了?!?/blockquote>責任編輯:戴志勇
美國發展模式的神話在金融海嘯中破滅,“后美國”時代的反省和探索很可能催生一次社會發展模式的思想革命,這很可能是一次“范式轉移”,就像從中世紀的地心說轉移到哥白尼的日心說超越GDP
近年來雖然中國的GDP獲得了高速增長,但是很少聽到中國人說自己的幸福也高速增長了。金融危機來臨之后,中國出臺了一系列保GDP增長的政策,卻 沒有聽說出臺“保幸福增長”的措施。GDP增長一直是中國發展的核心目標,也一直是20世紀西方主流發展模式的中心。在金融海嘯的摧毀之下,這個中心受到 了震撼,雖然西方抗海嘯的主旋律仍然以GDP為主調,但是一股另類的潛流卻在呼喚“超越GDP”。
2008年11月,當世界在金融海嘯的深淵中迷茫掙扎的時候,幾十位西方國家的經濟學家和政策官員到喜馬拉雅崇山峻嶺中的小國不丹去尋求“另類”答 案。他們意識到,主宰20世紀的、以GN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在國內和國外所生產的最終成果和提供的勞務價值。它等于GDP 加上來自國外的凈要素收入)增長為核心的發展模式有著潛在的問題,世界需要尋找新的發展思路。一位歐洲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的官員說:“幾十年來我們都是在追 求GNP,現在需要超越GNP了。”
不丹:把國民幸??傊底鳛榘l展目標
不丹提供的另類方法是什么呢?
不丹方法的核心是:社會發展的目標應該是提高國民幸??傊?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而不是提高國民生產總值GNP。它之所以提出這樣的另類發展思路,是因為不丹看到了追求國民生產總值的發展模式中的一個悖論結果: 物質豐富了,收入提高了,人卻沒有感到更加幸福。伴隨GNP高增長而來的環境污染、工作壓力、犯罪增多、失業威脅、社會沖突、人際疏離……,使許多GNP 很高的國家的人民深感痛苦。三十多年前,不丹的決策者就看到了這個悖論,GNP不等于幸福,而幸福才應該是社會發展的真正目標。
不丹是如何衡量幸福的呢?它把國民幸??傊稻唧w化為四大支柱:(1)環境和資源的保護;(2)公平和可持續的經濟發展;(3)傳統文化的保留;(4)優良的治理制度。不丹的發展不是追求GNP增長,而是追求實現這四個目標。
三十年來,不丹的確取得了令人驚羨的結果。為了追求公平的發展,不丹為全民提供了免費醫療福利和教育福利。為了保護環境,它不進行急功近利的開發。譬如,它有豐富的森林資源,但它自覺地不把開采森林作為推動GNP增長的亮點。
它的經濟發展亮點是選在再生性能源——水力發電的建設上。而在修建水力發電站的時候,它也充分考慮環境保護。它的水電站都是修在地下的,沒有對地面 上的生態造成破壞。修地下水電站要比修地上水電站費時費錢,如果急功近利追求GNP增長,肯定會選擇修地上水電站。但是,在追求國民幸??傊档陌l展戰略指 導下,為了保護環境,為了可持續性,不丹選擇了地下水電站。當然,這樣的選擇結果,前期GNP的增長肯定會慢一些,但是后期的、長遠的“幸福”則能讓全社 會受惠。目前,地下水電站已經給社會帶來了幸福,水電是不丹的主要出口,也是政府的主要收入,這些收入使政府可以向全民提供免費的醫療福利和教育福利。美 國的人均GDP是不丹的三十多倍,但美國卻不能給公民提供免費的醫療福利,連半免費的全民醫療福利也沒有。中國的人均GDP也高于不丹,但中國人也沒有享 受到全民免費醫療福利。美國人和中國人大概都比不丹人有更多的消費品,但是他們卻未必比不丹人有更多的幸福。
“時間貧困”在抵消GDP增長
當三十多年前不丹提出國民幸??傊档陌l展概念的時候,完全沒有引起西方經濟學界的重視。但是后來,一些西方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