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不決問張昭,內事不決問周瑜”:當給《三國演義》糾個正
當時周瑜不在場,孫策是把孫權托付給張昭的。孫策對張昭說:“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比绻麑O權挑不起這副擔子,就你來干吧?!@和劉備臨終前,對諸葛亮說的話是一樣的。這個表達,在當時其實還是挺常見的,其實就是一個我對你絕對信任的意思,沒有必要解釋得多么玄。
責任編輯:陳斌
《三國演義》是這樣講孫策的——
孫策占領江東之后,吳郡太守許貢,寫信給曹操,說孫策這人就像項羽,應該把他召回朝廷去,不可以讓他在地方上掌權。
這封信被孫策截獲了,孫策大怒,殺了許貢。許貢有三個門客,立誓為許貢報仇。一次,孫策外出打獵,他們刺傷了孫策。
孫策本來也傷不致死,但是,他看見一個叫于吉的術士,把很多百姓、將士迷得不行,孫策認為是妖人,就把于吉給殺了。但之后于吉尸體失蹤了,然后種種作怪,把孫策治死了。
孫策臨死前,傳位給二弟孫權。他對孫權有一句經典評價:“若舉江東之眾,決機于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使各盡力以保江東,我不如卿?!贝笠饩褪谴蛘棠悴恍?,治國我不行,以后看你的。
遇到問題怎么辦?孫策答:“倘內事不決,可問張昭;外事不決,可問周瑜?!?/p>
這段敘述,都是有依據的。包括于吉那些神神怪怪的內容,也都見于裴松之引用的各種古書,不是羅貫中自己編的。只有一句話,似乎是《三國演義》原創的,就是那句內事問張昭外事問周瑜的經典遺言。
孫策與孫權
下面對照著看下歷史。還是前面說過的:東吳的歷史,底層的關鍵問題,《三國演義》沒有涉及。
孫策的優勢是:他擁有一支在江東地區堪稱無敵的軍隊。他這支軍隊是在北方戰場的殘酷搏殺中鍛煉出來的,江東地區一直相對和平,軍隊在孫策面前不堪一擊。
孫策的劣勢是:江東地區的世家大族不支持他。嫌棄他的原因:一是孫家出身卑微;二是孫家的統治基礎是這支外來的武力;三是孫策是以袁術部將的身份渡江掃蕩的。
第三個問題,孫策抓住機會解決了:袁術稱帝,孫策就和他絕交,然后順勢加入了曹操以朝廷名義組織的圍剿袁術的同盟。雖然并沒有什么實質行動,但孫策換來了一堆頭銜,從此,他是光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