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重建一年間
有記者找到指揮飛機起降的李升堂,遞給他一張報紙?!斑@是干啥?”“批鄧(小平)!”“我哪有時間批鄧,飛機在天上等著降落呢!”“那你拿著報紙在草地里站著,讓我照個相?!?/blockquote>責任編輯:傅劍鋒 實習生 周明太
與今天的四川地震相比,當年的唐山更見悲情。24萬人在地震中失去生命,幾乎戶戶家破人亡。
但在特殊的氛圍中,唐山幾乎沒有外援,唯靠“自力更生”。他們付出十年的代價,自我療傷,艱難完成了重建任務,比最初設想延長了一倍。
唐山人當年的經歷,今天已經不會在四川災區再發生了。去年的“5·12”大地震讓國人痛徹心扉,唐山人尤其感到切膚之痛,因為33年前,唐山曾遭到過慘烈的大地震傷亡。“5·12”汶川大地震那天,許多唐山人對大地震的苦難記憶忽然被喚醒,不少唐山老人血壓升高,心臟病發作。病人迅速增多,把醫院的走廊都塞滿了。很快醫院發現了原因,趕緊關掉了正在直播四川地震救援的電視。
70多歲的唐山人常青回憶起一年前的這一幕時,在電話中激動得以至哽咽。33年前的唐山地震時,他在唐山市展覽館任攝影師,被救災指揮部安排負責媒體接待工作,用相機見證了唐山地震和災后重建的過程。
與今天的四川地震相比,當年的唐山更見悲情。24萬人在地震中失去生命,幾乎家家戶戶都是家破人亡,但在當時特殊的政治氛圍中,這個城市沒有哭聲。沒有國外援助,沒有心理撫慰,在“自力更生”的口號下,唐山人用十年的時間,自我療傷,艱難完成了重建任務。
他們為此付出的代價是,簡易房里一住便是幾年甚至十年多,完成城市重建的時間。也比最初設想延長了一倍。
所幸唐山人當年的經歷,已經不會在今天的四川災區再發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