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孩子》導演殷若昕:我們不能忽視人和人的情感
據有關部門公布的數據,2022年我國的“事實孤兒”人數高達36.5萬。比起父母雙亡的孤兒,這個群體的處境往往被遮蔽了。
導演殷若昕很早就關注“流浪兄弟”的故事,也非常想知道他們后續的命運如何。
責任編輯:劉悠翔
電影《野孩子》取材于兩個“事實孤兒”的真實事件。資料圖
2024年的中秋節檔期可以稱得上史上最“卷”,三天的假期集中了二十多部新片上映,共收獲近4億元票房。其中,一部取材自真實事件的電影《野孩子》以1.2億元的成績獨占該檔期票房榜鰲頭。
《野孩子》關注的是一群被稱作“事實孤兒”的孩子們,所謂的“事實孤兒”即“事實無人撫養兒童”。
2019年,民政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12部門印發實施的《關于進一步加強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工作的意見》中規定,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是指父母雙方均符合重殘、重病、服刑在押、強制隔離戒毒、被執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聯情形之一的兒童;或者父母一方死亡或失蹤,另一方符合重殘、重病、服刑在押、強制隔離戒毒、被執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聯情形之一的兒童。
據有關部門公布的數據,2022年我國的“事實孤兒”人數高達36.5萬。比起父母雙亡的孤兒,這個群體的處境往往被遮蔽了。
2019年,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欄目報道了一對流浪兄弟的故事,引發了廣泛的社會討論。21歲的馬亮因為偷盜被警察逮捕,通過審訊,警察發現馬亮的身邊一直帶著一個8歲的弟弟軒軒,兩個人相依為命,卻沒有血緣關系。
當時辦案的周佼警官向記者分享,馬亮和軒軒在流浪的日子里只能躺在破舊的門板上,在寒冷的大雪天,他們也只能互相依偎著取暖。陷入困境的馬亮從事非法的偷盜行為獲取生存物資,但他從不舍得給自己買衣服,反而給弟弟買他愛吃的東西,甚至為了他能夠強壯一些,不被人欺負,強迫他喝不愛喝的牛奶。
經過調查,周佼發現馬亮和軒軒都是所謂的“事實孤兒”,軒軒的父母沒滿法定年齡就生下了他,后來兩個人分手,母親不知去向,父親組建了新的家庭,他只能和收廢品的爺爺過活。而馬亮的父親也長年在外打工,母親則離家出走,音信漸無。
顯然,缺乏父母關愛和家庭管教的孩子,很容易流落到社會上陷入各種困境當中。馬亮最終因為偷盜被判刑4年,軒軒很多次都想去探望他,但為了軒軒的成長,他都拒絕了。
導演殷若昕很早就關注“流浪兄弟”的故事,也非常想知道他們后續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