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明瑀與土家族識別往事:從潘光旦致季羨林的一封信札說起
潘光旦致季羨林函共涉及四位學者,其中潘光旦、向達、季羨林三位都是赫赫有名的學術大家,唯有汪明瑀一人聲名黯淡、履歷不明。
責任編輯:劉小磊
潘光旦致季羨林函。
2024年暑假,上海市寶山區圖書館承辦了一場“永遠的輝光——百年統戰名人與中國名人手跡展”,展出的75件名人手跡中有一封潘光旦致季羨林的信札引起了我的注意和興趣。此信未標年份,查《潘光旦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亦無收錄,為討論方便,先將全文迻錄如下:
羨林同志:日前在車中與覺民兄扯上半天關于湘西“土家”的研究,茲訂七月下旬出發至其聚居區作一些實地觀察,此間同志們考慮到各項應準備及攜帶的物件,認為最好能具備簡單之錄音機一種,供記錄與歸后分析之用。茲約汪明瑀同志進見,意在商借,如有可能,當再由學校正式洽辦。此致敬禮。弟光旦。六月三十日。
信中的“覺民兄”即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向達(字覺民,土家族),汪明瑀則是潘光旦當時在中央民族學院的秘書,兼任研究部圖書資料室主任。此信配套展出的還有原信封一枚,上寫“煩汪明瑀同志面陳”,收信人欄中寫“季羨林同志”,左下角署一“潘”字。由此可知,這封信并非通過郵局寄出,而是潘光旦托付汪明瑀轉呈時任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的季羨林,唯具體書寫年代尚需甄別。
一、土家族識別往事
新中國成立初期,聚居于湘鄂川黔邊的部分土家群眾提出確認民族成分的意愿,經過多次調查研究后,1957年1月中央才正式確認土家族為單一民族,曾有諸多學者在此過程中付出了心血,潘光旦是其中貢獻最大的一位。
1953年初,中央民委指派中央民族學院研究部承擔土家民族識別工作,時任中南民族研究室主任的潘光旦接受了這一任務。當年9月,學院派出由汪明瑀副教授負責的調查組前往湘西土家聚居區開展調查,潘光旦雖主動要求前往,但因腿殘而未獲統戰部同意,只能留在北京開展案頭工作,研究土家族源問題。
1956年,潘光旦先后兩次以全國政協委員身份前往土家聚居區調研,第一次是1956年5月下旬,隨全國政協民族組調查團赴湘西北考察,同行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