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北京中產,流行開100公里車到京郊喝村咖
我們的國慶:北京旅游!北京人的國慶:開100公里喝村咖
責任編輯:吳耀鋒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咖啡就成了都市人戒不掉的癮。
上班一杯提神,下午一杯續命,是多少打工人的固定動作?相關數據表明,2023年我國咖啡人均年消費杯數為16.74杯,而在2016年,這個數據僅為6杯。
而如今,大家已不滿足于“快咖啡”了。在鄉村振興的東風之下,咖啡香吹進了鄉村。
在北京,密云區“村咖”已經超過了10家;懷柔區的“村咖”已突破70家,溪翁莊鎮金叵羅村的“老友季”民宿里,100平方米的“村咖”每月能帶來3萬-5萬元的收入。
《2023中國咖啡市場洞察報告》顯示,當前國內四、五線城市的咖啡訂單量同比增長高達250%以上,咖啡市場正在迅速下沉。
我們發現,在城里承擔“續命”功能的咖啡,在村里成了詩和遠方的象征。
今天的文章,我們想從熱度不減的京郊游入手,整理出一份《京郊村咖地圖》,聊一聊“村咖”是如何被詩意化的。
跟村超、村BA一樣,村咖的興起與鄉村旅游的紅火和咖啡文化的普及脫不了關系。它們大都開在風景優美、文化底蘊深厚的城郊地區,將鄉村的寧靜、自然與都市的便利、時尚相互融合。
而村咖,恰好就完美符合了熱愛京郊游的人群的需求。
房山區:在城里慢不下來的人,到村里逼著自己慢下來
在東城區120公里開外的一塊兒石頭(One stone),無疑是最近一年北京的村咖頂流之一。
店開在十渡公路一旁的山坡上,由山中的老四合院改造而成。幾乎每個到訪的客人都會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