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蘇州模式”:一根指揮棒倒逼金融業
編者按: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奔赴蘇州、深圳和杭州等地,對政府相關部門、金融機構及其監管部門、科創企業等進行深調研,試圖揭示科技金融的先行之道,亦真實呈現科技金融待解難題,期待踐行者們不斷探求并逐個破題。
在科技信貸的底層業務邏輯上,仍然是“銀行選擇企業”的傳統信貸審核模式。
科技發榜、銀行揭榜、揭榜即貸。這倒逼銀行在內部信貸審批體系上創新。
相對于科技信貸,科技保險的創新難度更大、相關研發能力比較弱?!氨Q邪l”仍是探索階段。
發自:蘇州
責任編輯:豐雨
一場千人科技大會將“最強地級市”蘇州再度推向聚光燈下。
2024年9月26日,蘇州首次召開國際科創大會??茖W家、科技型企業云集的會場,三百多家主要銀行、保險和創投等金融機構的高級別代表與會。
各類金融創新試點相繼掛牌和落地,其中73只科創基金項目集體亮相,總規模近千億元。業內所感嘆的創投寒氣在此一掃而空。
五大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在央行于9月24日宣布擴大試點之后,即集體參與這場大會,與蘇創投集團、 蘇州資管共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這并非蘇州科技金融的憑空高起步,這只是蘇州科技金融的再一次迭代和催化。蘇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向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確認,2024年6月末,蘇州科技貸款余額5872.92億元,較年初增長13.55%。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獲得的蘇州市科技局主導補貼的“科貸通”產品及科技保險等數據亦表現不俗:截至2024年8月,“科貸通”累計為1.84萬家(次)科技型中小企業解決貸款936.27億元,扶持45家科技企業登陸國內資本市場;“科技保費補貼”累計為超17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補貼科技保險費用超5500萬元,撬動轄內科技企業在重大核心技術攻關、首臺套設備、科技項目研發費用等方面實現風險保障超5230億元;截至2024年6月末,蘇州各類備案基金數量近3000只、規模超過萬億元。
在“科貸通”等政策支持下,蘇州科技產業保持快速發展。國際科創大會期間,多款科技新產品首次亮相。
蘇州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更對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稱,金融已成為蘇州科技創新的“第一推動力”。目前全市擁有科技型中小企業超2.5萬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76家,均位列全國各城市第一;入選國家級、省級人才數量持續位居全國、全省前列。
科技金融的“蘇州模式”有何獨特之處?在蘇州國際科創大會前夕,南方周末就科技金融趕赴蘇州進行專題調研,并深度觀察和采訪各場會議與會人員。調研發現,除卻蘇州經濟生態一直良好外,蘇州的財政科技專項資金指揮棒極為重要。近15年來,蘇州堅持不懈走科技創新與金融結合之路,通過多次迭代升級財政科技專項資金這根“指揮棒”,倒逼轄內銀行、保險和創投等金融機構深化自身改革以適應企業所需,不斷破除科技型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體制機制障礙,營造銀行主動貸小、貸科技,創投積極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保險創新保研發的科技金融生態。
科技信貸的1.0版本:“撥改補”
以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仍然是我國金融體系的主要渠道。較之股權投資,信貸作為債權,商業銀行如何“貸小”和“貸早”,是對原來的商業邏輯和商業命題的挑戰。
“十幾年前,科技型企業在銀行不受待見,創新人才和創新企業在種子期很難獲得金融支持,因為風險高?!闭劶翱萍计髽I的“融資難”問題,蘇州市科技局副局長胡捷的感觸很深。她告訴南方周末新金融中心研究員,為了降低銀行給科技企業放貸的風險,減少科技企業的利息支出負擔,蘇州市財政每年劃撥約5000萬元科技專項資金用于支持轄內科技企業。
如何用好這筆資金?2009年開始,蘇州市出臺了《關于加強科技金融結合促進科技型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及配套辦法,在全國率先提出開展科技金融結合工作。
在政策指引下,蘇州市科技局正式推出了“科貸通”科技信貸產品?!捌鹈瀑J通’,就是希望銀行對科技型企業的貸款流程能走通?!焙荼硎?,“當時的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專注于國有大中型企業、上市公司、政府類項目和房地產業等,而科技企業的貸款申請往往難以通過銀行內部的評審會?!?/p>
如何讓銀行更加“懂得”科技企業?蘇州市從2009年開始,首次構建差異化的風險補償體系,設立科技信貸風險補償資金池,對出險的科技信貸本金給予30%-70%不等的補償。在此政策推行后,蘇州的金融機構逐步開始關注科技企業群體,敢貸愿貸的銀行也逐漸增多,財政的科技專項資金由“撥”改“貸”、由“撥”改“補”的科技金融1.0版本由此誕生。
2.0時代的“痛點”:還是銀行說了算
在1.0版基礎上,2.0版快速推出。蘇州市科技局相關工作人員向南方周末介紹,圍繞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科貸通”開始打造科技信貸產品體系。在科技部門牽頭下,蘇州主要銀行機構“一行一品牌”,面向企業創新能力提升、領軍人才高地建設、產業創新集群培育、科技服務創業孵化和科技金融融合創新等五大方向,開發出6個更加契合科技創新創業特征的專屬產品,包括人才貸、數字貸、高企貸、高企培育貸、科創貸和生物醫藥貸等,形成了精準扶持科技企業的科技信貸產品集群。
與1.0版本相比,市級財政對信貸風險補償的標準進一步提高,貸款本金補償最高可達80%。各商業銀行也可以依托自身優勢,將科創服務對象打造成銀行核心客戶,因地制宜不斷深耕科技創新專業領域。
截至目前,科貸通“一行一品牌”每年平均為近2000家企業解決貸款近100億元?!翱瀑J通”2.0時代,各家商業銀行已經嘗到了科技金融的“甜頭”,開始紛紛擴大在蘇州的科技信貸投入。農業銀行董事長谷澍表示,農行在蘇州已推出“蘇科貸”“蘇知貸”等產品,受到科技型企業歡迎。未來將針對科技型企業“輕資產、高成長”特點,發揮好集團綜合經營優勢,提供多元化融資支持,同時鼓勵蘇州分行積極探索,因地制宜創新更多特色產品。
“從那時候起,銀行開始天天圍著科技局跑。蘇州新增了哪些科技型企業、人才企業,銀行業務員第一時間就上門了?!钡谔K州市科技局看來,科技金融仍有“痛點”??萍疾块T在復盤中發現,在科技信貸的底層業務邏輯上,仍然是“銀行選擇企業”的傳統信貸審核模式,所有的信貸申請要通過傳統銀行的信貸審批體系,最終放不放貸款,還是銀行說了算?!拔覀兿M?‘科技出題,銀行答題’?!?/p>
3.0模式:揭榜即貸
2022年,蘇州科技金融的3.0模式問世??萍夹刨J新產品——“產業創新集群貸”擺在了各大銀行的案頭?!耙划a業一榜單”“揭榜掛帥”等新名詞開始成為蘇州金融圈的熱詞。
“一產業一榜單”指科技部門根據重點細分產業向科技企業征集信貸需求,形成并發布需求榜單,每個榜單的上榜企業20家左右。其中,既有龍頭上市公司,也有科技初創企業?!敖野駫鞄洝眲t指銀行機構根據自身條件選擇某個榜單,揭榜后,對榜單上有信貸需求的企業一視同仁、全部放貸,每個榜單的信貸額在1億元左右,單個企業的授信額度在100萬-1000萬元之間。
為何要如此設置?蘇州市科技局工作人員表示,2.0時代的銀行科技信貸基本是“名單制”,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等有稱號的科技企業,金融機構積極服務;但蘇州還有為數眾多、更小更微的科技初創企業仍然得不到金融扶持?!皢为氁患疫@樣的小企業,無論銀行的信貸審批模式怎么變,都不可能獲得貸款。而科技發榜、銀行揭榜、揭榜即貸,在商業邏輯上,讓榜單內龍頭企業信貸產生的效益去彌補初創小微企業的風險,進一步刺激銀行在內部信貸審批體系上創新,在政策推動上,還通過財政科技專項資金最高80%風險補償的撬動,幫助這些科技初創企業和微小企業獲得貸款?!敝挥姓吆褪袌觥跋嗟靡嬲谩?,才能讓科技財政的引導和撬動作用得到更好發揮。
“同一張榜單同一個利率”
“產業創新集群貸”模式實踐成效如何?蘇州市科技局提供的信息,自2022年推出以來,蘇州已成功舉行三批“揭榜掛帥”活動。第一批發布6張榜單,其中農業銀行蘇州分行揭榜虎丘區光子產業,蘇州銀行揭榜吳中區機器人產業,交通銀行揭榜相城區先進材料產業,蘇州農商行則揭榜吳江區高性能纖維產業,首開“產業創新集群貸”先河。
緊接著,第二批榜單很快跟進,蘇州有關部門進一步鼓勵揭榜銀行為榜單企業提供無還本續貸支持,通過更長周期的“耐心資金”匹配科技企業研發周期;第三批則是靶向支持生物醫藥產業的“十榜百戶”,調動全市更多銀行積極參與,為暫時處于股權融資低谷的生物醫藥企業打上了一針“強心劑”。 目前已有12家銀行揭榜。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調研發現,在“產業創新集群貸”實現“科技出題,金融答題”同時,“同一張榜單,同一個利率”的硬性規定,讓小企業享受到了大企業才能獲得的優惠貸款利率?!靶∑髽I的貸款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同時銀行的本金安全也得到更多保障,雙方都從中得惠,真正實現‘以大帶小,以強扶弱,助強加速,扶小成長’的政策初衷?!焙荼硎?。
4.0新模式:“科創指數貸”
在三次科技金融迭代創新基礎上,2023年底,蘇州迭代4.0新模式,推出“科創指數貸”,通過構建科創指數評價體系,為企業創新水平“畫像”,以“科創指數”小切口帶動金融資源優配置,幫助科技企業將創新力轉化為融資力。
僅時隔一年,為何再次迭代?胡捷對此解釋稱,通過十多年的持續服務,蘇州的科技金融服務平臺已集聚了3.6萬家注冊的科技企業,481家各類金融機構入駐平臺,累計發布135款專業化科技金融產品。如何利用先進科技更好為平臺上的科技企業和金融機構服務,成為蘇州科技部門的新命題?!拔覀儗W習了國家火炬中心和浙江溫州的經驗,整合跨區域、跨部門、跨層級的數據,為企業的創新水平和發展潛力‘畫像’,形成反映蘇州科技創新指數的評價體系?!?/p>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了解到,該評價體系包含5個維度共40個指標,總分100分。其中,5個維度包括企業資質、經營狀況、創新人才、創新投入和創新產出;40個指標中公開數據指標22項,政府內部數據指標18項。蘇州的科創數據既有企業公開數據也有政府內部數據,跨部門跨層級的數據更多。
把創新力轉化成融資力
如何設置科創指標體系權重?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調研發現,有別于以經營數據為重點的評價體系,蘇州科創指數更加體現企業的創新屬性,同時為確保指標體系的權威性、廣泛性和代表性,指標體系對各維度及其指標進行差異化賦權,尤其是對不同成長階段、不同行業領域的企業,相關指標都會有差異化的權重配合。
為使該指標體系“能用”,科技部門與多家銀行合作,讓科創指數評價體系與銀行內部的信貸評價方法進行多次擬合比對,雙向奔赴,以更精準有效反映科技企業的創新屬性,幫助銀行把企業的創新力轉化成融資力。
如何繼續創新?胡捷表示,未來將努力使“科創指數貸”能惠及的科技企業更加下沉,讓目前得分不足以獲得信貸支持的科技企業今后也能獲得金融支持。同時,科技部門也會要求銀行配套建立專門的授信授權、盡職免責和考核激勵機制,實現只要科技企業有用于科技創新的貸款需求,銀行都可以放貸?!拔覀兊哪繕耸堑?026年,‘科創指數貸’能夠幫助超過2萬家科技企業獲得信貸支持?!?/p>
保險“保研發”尚在探索
除了科技信貸,蘇州的科技保險業務也在持續創新。
胡捷告訴南方周末,“對于科技型企業,從傳統的‘保財產’到‘保產品’,再到現在‘保研發’,蘇州的科技保險至少經歷了三次迭代?!?/p>
科技部門在蘇州全市征集保險的創新險種,有10家保險機構提報了相關保險產品和保險條款,經過梳理形成了一個包括100條保險條款的科技保險創新表??萍急kU3.0階段,科技局與保險機構合作探索,引導保險機構的產品創新聚焦產業、聚焦研發,化解科技企業在創新研發、科研團隊,以及創新型產品的市場準入等方面的難度和風險。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調研發現,圍繞研發端,蘇州的保險機構在全國首創“重大核心技術攻關保險”“科技項目研發費用損失保險”“生物醫藥臨床試驗保險”,落地全國首賠“集成電路流片費用損失保險”,以小額保費撬動大額研發損失保障,助力科技企業甩掉風險包袱,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調研保險從業人員發現,面對科技研發周期長、科研成果轉換成功率不確定、個案明顯而無規模效應等風險,著實考驗保險公司的產品研發能力和風險分散能力。
“相對于科技信貸,科技保險的創新難度更大、相關研發能力也比較弱?!碧K州市科技局相關工作人員坦言,科技保險的風險太大。參保的科技公司、科技產品大都是個案,沒有諸如車險的規模效應,不適用“大數法則”。而科技研發一旦發生風險,保險機構收取的保費很難覆蓋其風險。因此,“保研發”目前仍是探索階段。與此同時,如何對科技保險相關業務優化盡職免責機制,促進財政科技專項資金更好服務科技研發,未來也需要進一步研究論證。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了解到,蘇州將一直探索“首保首用”,即特別針對因“先行先試”沒有“大數法則”的創新險種所產生的賠付,科技部門將為保險機構提供風險補償,以促進許多還處在總部金融實驗室里面的保險條款在蘇州首先落地,為科技企業的研發活動提供風險保障。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