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子女大包大攬與過度保護,只會令子女“幼態延續”丨快評

父母得讓孩子明白,家長的一切財物,都是自己辛辛苦苦工作掙來的,面包、蔬果與肉類不是從超市貨架上自動長出來的,錢也不是銀行卡或微信支付上的一串數字。應該帶孩子去田間、去工廠看看,糧食是怎么從地里長出來的,產品是怎么從流水線生產出來的,讓孩子理解這個社會是如何運作的。

責任編輯:辛省志

近日,“爸爸突然開始特意標注生活費”登上某社交平臺熱搜。一位大學畢業生自述:以前從來沒有,今年6月以來父親每次都會這樣標注;自己去年大學畢業,對母親說要“玩一年”,“實際在備考考研”,父親也知道。滿一年之后,父親每月給錢時標注,似乎是在說“你這么大了,還在向父母要生活費”,或在提醒“你大學畢業這么久了,該經濟自立了”。

這時候,一個有自尊且對父母感恩的子女正常的反應難道不應是:謝謝爸爸給生活費,你掙錢也不容易,我要盡快找到工作掙到錢,自己養活自己;然后努力工作多掙錢,替你和媽媽分擔家庭責任,也報答你們的養育之恩??v然不這樣說出來,也要通過行動把這樣的意思表達出來,傳遞到父母,讓他們覺得自己的子女終于像一個成年人了。

事實正相反,這位兒女對此很是敏感與介意:“我有時候會覺得自己想多了,可是,我們的關系雖然不壞,但絕對絕對算不上好。還是書看少了,我居然找不到一個形容詞來描述這種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