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秀漁子溪村:公墓旁的重建困局

“你們如果自己往上再修個幾層,整個建筑應力就完全改變了。出了事,誰負責?”

責任編輯:朱紅軍 實習生 周明太

除了一些人在災后出現的記憶力衰退,就心理層面,漁子溪村里已經看不到太多和地震有關的悲傷。村子里不時能聽到流行歌曲,孩子們則向路過的游客兜售采來的黃色野花。

黃昏的時候,女人們會在村委會門口的空地跳鍋莊(藏族舞蹈)。夕陽給每一個人臉上抹上了同樣的祥和——盡管此處距離她們親人的墓地不到300米。

鍋莊是2007年10月空降到村子里的。彼時,村里的藏民并不懂得自己民族的這項傳統舞蹈,但為了發展旅游業,村委會號召婦女們學習,一堆人對著電視模仿。但僅跳過一次后,地震發生了。

地震后,鍋莊被重新提起,最初的一兩個月里,沒人有心情跳。但后來大家想開了,便有人在村委會放跳鍋莊的音樂,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進來。

5月1日晚,一場全映秀鎮的鍋莊聯歡在細雨中開始,在大雨中結束。映秀鎮副書記蔡代敏說,“這是映秀精神家園重建的標志。”漁子溪村也參加了比賽,只獲得了參與獎,村支書蔣永福有些失望。

在他眼里,鍋莊并不僅是精神家園重建的象征,而且是村子重建發展旅游業最重要的配套之一。

公墓旁的農家樂算盤

鎮上死亡的三千多人需要一個公墓,其他村都有所顧忌拒絕了,蔣永福一口答應了。

翻著寬大辦公桌上剛剛拿到的裝訂精美的漁子溪村重建規劃,蔣永福有些興奮,甚至把煙灰彈到了自己的茶杯里。

漁子溪村位于映秀鎮西南方一處山坡上,是“5·12”地震距離震中最近的自然村,99%的房屋在地震中倒塌,45人死亡,“小英雄”林浩就來自該村。

圖文并茂的重建規劃給漁子溪設計了一個秀麗的未來:組團式布局,四合院的架構,兩條民族氣息的街道橫縱相連。兩層的單體建筑采用混合風格,平頂是藏羌風格,而坡頂則以川西風格為主。“真正意義上的重建,就是這兩天才開始的。”村委會主任馬道輝說,此前一年村里的工作,其實就兩部分:2008年6月份之前,抗震救災;6月份之后,安置災民。

5月3日,村里才正式開始依據規劃丈量土地,規劃是天津大學做的。前前后后有5個方案送到村委會。最終,漁子溪村選定了這個“兼顧了村里生存和發展”(蔣永福語)的方案。

震前,漁子溪村是映秀鎮的第二大自然村。映秀位于川北西臥龍、馬爾康等旅游路線的必經之地,是川西北一帶有名的富庶“小香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