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文縣:國家貧困縣的重建苦澀
一年前,這里遭遇著震后救援的“十里不同天”,現在,他們同樣感受著另番重建體驗,文縣轄下的碧口鎮因為地震大部分房屋倒塌或嚴重受損,而居民們至今仍住在危房中,或是白水江邊的帳篷里
責任編輯:朱紅軍 實習生 周明太
一年前,這里遭遇著震后救援的“十里不同天”,現在,他們同樣感受著另番重建體驗
姚渡大橋的兩岸,去年臘月已經開工的余家灣小學,工程一直“走走停停”,半年后推土機仍在掘土平地。而對岸今年年初才奠基的姚渡中學已經建到第二層。
余家灣屬于甘肅省文縣,姚渡則屬于四川省青川,僅隔一條白水江。在兩岸的百姓眼里,這更像是一場隔岸相望的重建競賽,盡管主導者都不愿意承認。
一年前,“5·12”震后,川甘兩地的老百姓正是從這條江的兩岸感受著救援的“十里不同天”,文縣災情,曾一度被低估和忽視(詳見《甘肅文縣:被低估的震災》南方周末2008年5月22日)。
現在,民間的對比慣性仍在延續,余家灣的一些百姓見到記者就湊過來說,這里比起對岸重建“慢得很”。
文縣轄下的碧口鎮因為地震大部分房屋倒塌或嚴重受損,而居民們至今仍住在危房中,或是白水江邊的帳篷里。
重拾
由于交通和信息一度中斷,以及一些尚未明了的原因,這個受災嚴重的國家級貧困縣一度被外界忽略。一直緊盯媒體報道的甘肅隴南市文縣縣委宣傳部發現,在央視 播放的地震分布示意圖中,終于增加了文縣。這已是震后第七天。
《甘肅文縣:被低估的震災》——南方周末2008年5月22日
“邊搖邊建”
但現實是,文縣農村的重建的啟動速度之快,絕不亞于四川??h里建設局副局長丁興文說,2008年7月10日,他們的第一批重點村就已開工建設。
當地一官員稱,震情被低估的遭遇,多少刺激了上級領導的“重建心切”??少Y佐證的是,文縣所在的甘肅省隴南市,去年7月就宣布要在兩年內全面完成災后重建任務。同一目標的提出,四川晚了半年。
文縣縣長張宏曾對新華社記者表示了擔心,災后重建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三年并兩年”,實際上是將這個系統濃縮了,給地方政府帶來諸多挑戰。
緊急啟動的代價是規劃編制和論證不夠充分。一位負責重建的官員承認,他們“邊恢復邊規劃”,文縣的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就是單位湊了幾個人做的”,現在看來,準備工作有些不足,&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