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佳楠:文學理解不是解代數題 | 洛城機密

文學作品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首先應當關注它帶給我們的感受,并且追溯這種感受的來源,但很多時候,尤其隨著教育階段的提升,我們忽略感受,只在乎意義。

責任編輯:邢人儼

坐落在黎巴嫩北部山區卜舍里的紀伯倫博物館。視覺中國|圖

坐落在黎巴嫩北部山區卜舍里的紀伯倫博物館。視覺中國|圖

導師要看一眼我的畢業論文寫到哪里,于是把寫完的初稿拿出來改。我的初稿是扎實的文本分析,也是文學研究中我唯一認同的部分,但我懂得要怎么把文章改成符合“論文”的格式,我必須套上一個“理論框架”,然后給每個章節都制造出和該“理論框架”下重要觀點對話的假象。

我厭惡這種論文的套路,但我無力抵抗。就在我給本科生講解如何撰寫論文主題陳述(thesis statement)的時候,我也必須告訴他們,優秀的主題論述必須包含三個維度,陳述證據和事實,給出清晰且能引發質疑的觀點和立場,為觀點和立場增加“意義”(significance)。學生學得很快,馬上我收到的作業就充斥著博士班研討課的關鍵詞:女性與瘋狂、語碼轉換、社會知覺……看著這些“有模有樣”的作業,我很難受,這真的是理解文學的方式嗎?

雖然這樣問,但我內心的答案非常明確,這不是在理解文學,而只是在把文本當成考古出土的文物,作為推斷社會議題的工具。如果我在文學專業本科畢業后直接讀博,或許我對此沒有疑問,這也是我本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