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城市重建的紛雜樣本
都江堰市政府的現代思維,也超出了人們對于一個縣級市政府的慣常判斷——他們的目標不僅僅是重新蓋起房子,而是借助這次“重建”,躍升產業整合,躍升城市基礎設施。
責任編輯:郭力
龐大目標 細微協調
某塊土地基礎設施已經做好,設計單位希望這里是塊綠地,但是政府覺得基礎設施都有了,做綠地就浪費了。最終只能是選擇一個折中結果:做一小塊綠地。
震后不久,正忙于救災的都江堰市委副秘書長羅朝鵬,奉命起草一個推進農村產權改革的文件。
城鄉統籌是成都市最近幾年的重點工作。但羅朝鵬覺得,正是緊急救災之際,這種改革似乎不必著急。斟酌半天后,初稿寫的是“加快輕災區,順勢應時推進中災區,創造條件、穩妥推進重災區的產權制度改革”。
沒想到,領導看完之后說了一句話:你寫反了。
對于都江堰市來說,此前已經是一個現代城市的模樣,而此后的重建,也完全是一個現代城市的重建,而且是一個保有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的重建。
這個城市,試圖圍繞著一個支柱產業——旅游,重建整個農村和城鎮。而都江堰市政府的現代思維,也超出了人們對于一個縣級市政府的慣常判斷——他們的目標不僅僅是重新蓋起房子,而是借助這次“重建”,躍升產業整合,躍升城市基礎設施。
這是一個龐大目標,城市的利益和千萬個體的利益的一次大規模集中博弈,其紛雜之程度,其它重災區亦難類比。
重拾
5月19日,公路終于打通了。一處滑坡帶的山石下,武警在清除最后一個障礙時,挖出了地震時掩埋其下的兩具尸體,在此尋找等候多時的親朋,在確認后,悲慟不禁。
——南方周末2008年5月22日
城市:十多萬人的利益博弈
作為都江堰市規劃局局長,屈軍壓力頗大。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自然遺產的“雙遺產”所在地。“領導的要求就是兩句話:對歷史負責,向世界交代。”屈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都江堰將全城區分為5大片區,選擇了20家設計單位,每家只能做一個片區中的一部分,為的就是&l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