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不務正業”的科學家獲得2024諾貝爾物理學獎
離群的科學家難免孤單寂寞冷,如何在漫長的學術寂寞期保持定力?
責任編輯:陳雅峰
2024年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現場,屏幕顯示獎項得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約翰·霍普菲爾德(左)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杰弗里·辛頓(圖:新華社)
“我完全沒有想到!”得知自己和91歲的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約翰·霍普菲爾德一同得到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時,76歲的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授杰弗里·辛頓在加州一個經濟型旅館用連線的方式參與了新聞發布會,“這里網絡和電話信號都不好,我本來預約了核磁共振掃描檢查,看來今天要取消預約了!”
沒有想到的人還有很多,盡管評委會在其聲明中說,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兩位獲獎者勝出,是因為他們利用統計物理學的基本概念設計出了人工神經網絡。但還是有很多人質疑兩位得主的研究“不夠基礎”、“不夠物理”。
“不務正業”的生物物理研究
盡管計算機科學早已是一門顯學,但在基礎物理科學研究者眼中,從物理學轉做計算機(哪怕是人工智能)仍然是降格之舉。
兩位新科諾獎得主恰好都是物理學出身,“不務正業”的精神讓他們將學術觸角伸到了經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