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卓元:“經濟活動應該是市場化的”

“有些地方政府跨地區抓捕民營企業家,要求交錢放人。過去的確發生過這種事,這是不應該的。當與地方政府的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地方政府就不能很好地落實這件事情。這是一個問題,要從稅收政策調整等各方面進行改進?!?/blockquote>

責任編輯:錢煒

2024年9月29日上午,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經濟研究杰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卓元上臺領獎。(視覺中國/圖)

2024年9月29日上午,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經濟研究杰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卓元上臺領獎。(視覺中國/圖)

“你好,我是張卓元?!?/p>

通過南方周末記者微信好友申請后,他很快發來消息。91歲的張卓元,不光會使用微信,還會打網約車,在網上買菜和衣服。用他的話說,搞經濟學的人更需要學會這些東西,才可以與社會實踐的發展同步,“要不你就落后了”。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卓元,研究市場經濟理論七十余年,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倡導者、闡釋者和推動者之一,也是“穩健改革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被譽為中國經濟學界的“常青樹”。

2024年9月29日,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張卓元獲“經濟研究杰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

改革開放是張卓元研究生涯的轉折點。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時,張卓元已經45歲。這不是研究者精力最旺盛的年紀,但他的主要成果都是改革開放后做出的。張卓元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改革開放后學術研究的空間非常大,涌現的經濟問題也特別多,“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但河的彼岸在哪里,當時并不太清楚。這是經濟學家施展才能最好的舞臺”。

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張卓元集中研究價格改革,主張從根本上改革傳統的行政定價體制,轉向市場價格體制。他提出穩中求進的改革和發展思路,主張實施穩健的宏觀經濟政策,尋求增長速度與通貨膨脹之間的平衡。同時,他較早提出并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主張重塑政府與市場關系,加快政府改革。

他還12次在北京的玉泉山參加了包括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十六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在內的黨和國家重要改革文件起草工作,被老友吳敬璉打趣為“玉泉山人”。

此次獲獎三天后,張卓元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專訪。

不能用通貨膨脹支撐經濟增長

南方周末:1987年10月,當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