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競選班委:為集體還是為個人?
盡管是為班級作貢獻,可是免不了站在輿論中心。如何把事情做得妥帖得民心,成為班委的必修課。
責任編輯:溫翠玲
開學已有一段時間,來自天南海北升入大學的學子們終于還是迎來了班委競選的時刻。社交平臺上有關競選班委的方式多種多樣,有搞怪整活的,有精心準備發言稿和PPT的……大家都爭先恐后地生怕落下,想要擠進班委這個圈子當中。擔任過班委也被班委領導過的我不禁有一個疑問:剛步入小社會的大學生們真的能正確運用權力嗎?
在大學,一個班級的風氣如何,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班委的組織凝聚力。如果班委“不作為”“亂作為”,與其競選時的發言背道而馳,讓這個身份成為為其謀取利益的工具與跳板,“為班級服務”將逐漸成為一句空談。
班委的角色定位應該將“為班級服務”時刻銘記在心??墒?,近些年來在部分學校,從班級到學生部門,竟然變成了一個個小官場,班委們也浸染上了官場習氣。班委的身份成為能夠接觸到“上級”的便利身份,更是與入黨考公考研密切相關。在瘋狂內卷的大環境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