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成都式紀念:生者為大
不大張旗鼓的公開原因,是為生者。一方面,要避免在這個敏感時刻刺激大家的情緒,另一方面,是避免影響成都“宜居城市形象”,最終影響成都的旅游經濟。
責任編輯:曹筠武
有紀念館,追思法會;也有音樂節,麻將大賽
在舞臺上下一致高喊“四川雄起,成都雄起”之后,成都保利198郁金香公園迅速卻不失自然地從紀念地震的肅穆過渡到了音樂節的激情。
震耳欲聾、尖銳的金屬音樂剎那間刺穿長空,搖滾青年們的身體便開始瘋狂地擺動。隨處可見揮舞的大紅旗,帳篷、?;晟?、紅絲帶……
5月1日到3日,震后成都——這個天府之國,以一場為期三天的熱波國際音樂節的名義,拉開了“‘5·12’大地震周年紀念”系列活動的帷幕。
重拾
人們被無法忘卻的記憶帶到這里,而每一寸殘垣斷壁上磨礪的痛楚,每一處香燭素紙里燃燒的思念,愈加使人們堅定地相信:記憶,永遠不會成為廢墟。
《汶川記·清明祭》——南方周末2009年4月09日
低調紀念
“在地方政府的層面上,這差不多是我們成都市官方的唯一活動了。”成都市委宣傳部的官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目前成都市還沒有在5月12日舉行公祭悼念地震遇難者的打算。”
另一個在成都舉行的官方活動,設于一周后的2009年5月12日。當天,中宣部、國家發改委和解放軍總政治部將各自派出一名副職來到成都大邑縣的建川博物館聚落,舉行小規模的紀念活動——為一個地震紀念的展覽館揭幕。
“我們將延續以前的做法,在政府的層面上,更關注于災后重建工作。”這名官員說,“我們定的基調是少提地震,要鼓勵生者積極向上。”
此前,成都商報曾征集過地震紀念碑設計方案等活動。“應者如云,效果很不錯。”負責征集活動報道的媒體人士說。
成都市美藝工藝美術研究所所長鐘光瑁是第一個應征提交“5·12”汶川大地震永久性紀念碑設計方案的人。他回憶說,地震剛結束不久,他就拿出了永久性紀念碑和花卉紀念設計圖案各8套。“當時還聽說有政府官員提出在成都的天府廣場搞一個紀念碑。”
但這個方案很快被政府否決,“一方面,成都不是重災區,另一方面,現在主要都是搞救災,在這方面比較淡漠。這肯定要搞,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