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深圳模式”:解開從“死亡之谷”到“達爾文?!钡拿艽a

深圳科技金融創新更聚焦初創期和高成長期的科技企業,一年之內首創兩款專屬科技金融產品。

“科技初創通”通過深度挖掘海量數據,為“死亡之谷”的初創型企業精準畫像,打通融資“最初一公里”。

“騰飛貸”則將銀行從傳統的“看抵押、看擔?!鞭D變成“看未來、看成長、看技術”,并通過法律文書約定銀行分享企業未來的成果。

發自:深圳

責任編輯:豐雨

深圳是中國創新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

2024年9月,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分別公布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名單和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顯示,深圳分別以2.9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和1028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位列全國各城市第一。

深圳南山區粵海街道后海片區,是中國科技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也是本次調研科技企業集中地之一。

深圳也是“科技金融”一詞的誕生地。早在1993年,在深圳市科技部門發布的信息中,率先“發明”并使用“科技金融”一詞,以此指稱與科技創新相關的金融活動。這表明深圳市科技部門在同行之中最早意識、關注并研究科技創新與金融支持之間的關系。

30年后的2023年10月8日,深圳市出臺《關于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實施意見》(下稱“科技金融20條”),為深圳未來5年的科技金融發展、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相關服務體系按下“升級鍵”,開啟深圳科技金融發展新階段。

“科技金融20條”落地距今恰好一周年,深圳是否有突破性的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它們是否已走出實驗室進而普及?

為探尋上述疑問的答案,2024年7月至9月,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調研團隊進行了科技金融專題深調研:走訪調研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深圳監管局和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等監管部門,探究深圳科技金融的政策支持體系;對中國銀行、郵儲銀行、民生銀行、北京銀行和平安銀行等多家主要商業銀行深圳分行負責人和科技金融業務負責人進行專題座談調研,深入了解金融機構科技金融“大文章”的最新進度;針對科技金融創新業務的質效,實地走訪南山、福田、寶安和龍崗等多個行政區的科技型企業,聽取科技企業家的切身感受。

調研團隊發現,近一年來,深圳更聚焦初創期和高成長期的科技企業金融服務質效,首創“科技初創通”和“騰飛貸”兩項專屬科技金融創新模式。其中,在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下稱“深圳人行”)和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知識產權局)指導下,深圳地方征信平臺首創為初創型科技企業“畫像”的征信產品“科技初創通”;針對業務即將起飛的高成長期科技型企業,深圳人行則率領轄內金融機構專門研發創新型信貸業務模式——“騰飛貸”。

兩項創新產品正在深圳快速普及,放貸銀行與獲貸企業數量快速增長。截至2024年9月末,“科技初創通”已服務14家初創科技型企業,授信放款5398萬元;截至9月末,已有21家銀行與51家企業簽約了“騰飛貸”,累計發放貸款15.3億元,環比6月末分別增長了50%、54.5%和112.5%。

一年研發兩項專屬創新

較之股權投資,科技信貸依然是科技金融亟須創新的重要項。

“科技金融20條”首條即是“優化科技信貸體制機制”,明確要求“構建適應科技型企業特點的信貸審批流程和信用評價模型,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提高信用風險評估能力”。

正如全球領先的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咨詢公司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中國區金融機構咨詢業務負責人周寧人在接受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訪談時所稱,在現有框架內肯定難以突破,需要創新能力和機制推動。

一套怎樣的審批流程和信用評價模型才能釋放商業銀行的科技金融能力?南方周末調研團隊在深圳實地調研期間,幾乎所有被訪商業銀行均頻頻提及“科技初創通”和“騰飛貸”。這是深圳人行指導下近一年推出的科技金融創新產品。

深圳人行有關負責人對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稱,自2024年3月試點推出的“科技初創通”是為初創型科技企業“畫像”的征信產品;“騰飛貸”則自2023年底試點推出,并逐步推廣和升級,這是為破解高速成長期科技企業融資不充分難題的信貸業務模式。兩項創新的服務對象均為處于創業期的科技企業,且均為無抵押無擔保的信用貸款業務。但服務對象不同:“科技初創通”和“騰飛貸”分別聚焦初創小微和高成長期科技企業,滿足不同生命周期科技企業的融資需求。

“名單制”的依賴

從產品服務對象觀察,“科技初創通”的服務對象是初創型科技企業。此類企業為何成為聚焦對象?它們處于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的“最初一公里”階段,也是科技企業中的“絕大多數”。僅在深圳,在現有的1028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身后,是1萬余家進入深圳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名單的初創型企業和20萬家擁有知識產權的各類小企業。

雖然擁有知識產權或者由此研發的新產品,但科技初創企業普遍實力羸弱,沒有經過驗證的商業模式,基本還處于“燒錢”階段。此階段的科技企業因九死一生而被稱為“死亡之谷”。

現實中,一筆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元的資金能否及時到位,往往決定初創期科技企業的生死存亡。在傳統的信貸審批模式下,極為重視風險管理和本金安全的商業銀行為這些初創型科技企業發放貸款風險極大,放貸幾無可能。初創型科技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由此產生。

如何為這類科技企業提供合適的金融服務是世界性難題。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調研發現,政府主導下的各類科技企業評選名單,是商業銀行眼中的中小科技企業“優等生名單”。按照“名單”提供金融服務,商業銀行的授信風險大幅降低。這也是當下中國科技金融的主流業務模式。央行最新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全國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3.09萬億元,同比增長21.2%。

但“名單”之外的大量更小更微的科技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然嚴重。商業銀行對“名單”的依賴也讓此類科技小微企業在向銀行申請授信時面臨新障礙。

打通“最初一公里”

如何破解這個難題?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此前調研科技金融“蘇州模式”發現,蘇州以財政的科技專項資金為指揮棒,通過產業集群貸的方式將同一產業鏈上的大中小不同類型的科技企業“捆綁”,要求商業銀行一視同仁,“揭榜即貸”,“同一個榜單同一個利率”,倒逼銀行改革內部信貸審批模式,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實現對初創型科技企業的信貸支持,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取得顯著效果。(詳見《科技金融“蘇州模式”:一根指揮棒倒逼金融業

深圳則探索出了新解決方案,即“科技初創通”。深圳人行有關負責人介紹,從2024年3月開始,深圳地方征信平臺與北京銀行深圳分行、農業銀行深圳分行和深圳農商銀行等啟動“科技初創通”業務試點。深圳地方征信平臺融合應用公共數據和商業數據,為所需企業生成《科技初創通授信綜合解讀報告》,商業銀行據此為企業提供更為精準的信用授信。

具體而言,深圳各商業銀行通過地方征信平臺,充分挖掘企業的工商、社保、稅務和知識產權等特色數據價值,利用機器學習技術構造潛力科創企業評估模型,覆蓋企業基本面、人才競爭力和未來成長力3大評分12維指標體系。

通過算法,商業銀行可以找出與“名單”內企業特征相似的優質企業,破除“名單”依賴,服務更廣大科技初創企業。該平臺還可以通過對過往幾年已經成長為“專精特新”的企業兩百多維發展特征的學習,以量化手段挖掘出未來最有成長潛力的早期科創企業。

相關各方基本認為這個征信產品,從“看過去、看現在、看未來”角度動態化、實時性、全覆蓋評估企業科創潛力,充分挖掘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未來之星”,幫助銀行破除“培育名單”依賴,解開“早期、小型”科創企業的神秘面紗,打通科技企業“最初一公里”。

“大數據和算法的力量”

“揭開‘早期、小型’科創企業的神秘面紗,讓銀行能看得見企業的未來?!北本┿y行深圳分行科技金融業務相關負責人的表述即是典型。借助“科技初創通”,北京銀行深圳分行對科技型小微企業的授信模式從線下改為線上,單個企業的授信額度提高到1000萬元?!般y行對于科技型初創企業更敢貸,而且更愿意給予更高的額度。這就是大數據和算法的力量?!?/p>

“科技初創通”試點推出伊始,北京銀行深圳分行即為深圳寶安區一家科技小微企業科誠達發放了500萬元信用貸款,幫助企業及時在海外貿易采購加快“走出去”。該企業負責人何衛科對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表示,相較于傳統的融資租賃等方式,“科技初創通”的資金到位速度更快,利率更低,有效降低了該企業的融資成本。

深圳人行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科技初創通”已服務14家初創科技型企業,授信放款5398萬元,單個企業平均授信放款約385.55萬元。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認為,與科技金融“蘇州模式”相比,深圳的“科技初創通”模式起步雖晚,但戶均貸款規模更?。s為蘇州“科貸通”戶均貸款額的一半),更指向“貸早貸小”。

傳統信貸為何“不解渴”?

相比“科技初創通”,深圳另一個科技金融創新模式“騰飛貸”則瞄準了已經度過初創期、實現“從0到1”,即將起飛進入高成長期的科技企業。這個階段的企業雖然跨越了“死亡之谷”,但其產品和商業模式卻必須直面市場的嚴酷考驗,在優勝劣汰下實現“從1到100”的蛻變。這一階段被業界稱為“達爾文?!?。

在科技企業實現“從1到100”的飛躍中,金融的持續支持必不可少。但深圳人行在2023年走訪調研中發現,這一階段的科技企業融資需求旺盛,但傳統銀行授信模式難以跟上企業“騰飛”需求,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是融資“不充分、不解渴”。

為何“不充分、不解渴”?位于深圳龍崗區的某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是一家專注“耳機賽道”27年的國產自主研發生產的民營企業?!拔覀兘陙泶罅Πl展自有品牌產品,其營收及營收占比穩步提升?!逼髽I負責人介紹說,“2024年新品發布后,市場需求激增,公司急需擴充產能以應對新增訂單。同時,為了擴大線上渠道的品牌推廣及擴建新生產線,公司正尋求更大規模的資金支持?!?/p>

助力“騰飛”的翅膀

2024年6月,在了解到企業這一情況后,民生銀行深圳分行通過“騰飛貸”,一次性給予該企業5000萬元的貸款額度,期限為1年。貸款授信獲批后,企業很快使用該筆授信中的3000萬元,及時解決了企業開發新產品時的資金需求。

相比過去,該企業此次獲得的授信額度和期限都有了大幅提高,貸款利率卻較2023年還有所下降。

同一家企業為何在短時間之內獲得的信貸待遇大不相同?民生銀行深圳分行行長李景欣對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稱,主要是因為深圳推出了“騰飛貸”這一創新的科技金融業務模式。

何謂“騰飛貸”?深圳人行貨幣信貸管理處相關負責人對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解釋,這是為破解高成長期科技型企業融資不充分難題,指導轄內金融機構創新推出的信貸服務模式?!叭∶v飛貸’,即希望為企業騰飛提供有力有效的信貸支持,讓金融創新成為助力科技企業騰飛的翅膀?!?/p>

創新究竟體現何處?李景欣稱,一是授信思維的創新。銀行對科技型企業的授信評價從傳統的“看抵押、看擔?!鞭D變成“看未來、看成長、看技術”,更多關注企業核心技術、知識產權和科研人才等指標,向企業提供更高金額、更長期限的信貸服務。

二是利息支付方案創新。針對高成長期科技型企業獨特的融資需求,給予企業在貸款前期基礎優惠利率,銀行先“讓利”于企業,支持企業快速發展;在企業盈利能力提升后,銀行適當提高利率,滿足企業快速成長期融資需求的同時,也能在更長的金融服務期內分享企業快速成長帶來的部分收益。

三是授信支持力度更大。銀行突破了對中小微企業的傳統授信體系束縛,對高成長期科技型企業的授信額度可達1000萬元以上、貸款期限最長可達2年及以上。

試點快速擴大

哪些商業銀行已參與“騰飛貸”試點?深圳人行透露,自2023年12月試點以來,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廣發銀行、平安銀行、浦發銀行、北京銀行和杭州銀行的深圳分行及深圳農商銀行等多家商業銀行參與試點。

2024年以來,更多的商業銀行積極加入試點,“騰飛貸”試點范圍快速擴大。至2024年6月,深圳已有14家銀行與33家企業簽約“騰飛貸”,合同金額合計8.1億元,累計發放貸款7.2億元;截至9月末,深圳已有21家銀行與51家企業簽約了“騰飛貸”,累計發放貸款15.3億元。與6月末相比,短短三個月內,參與銀行、獲貸企業即貸款發放規模分別增長了50%、54.5%和112.5%。

銳駿半導體是此次深調研的科技企業之一,最近獲得了郵儲銀行深圳分行發放的“騰飛貸”。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認為,相比于科技金融“蘇州模式”,以“科技初創通”“騰飛貸”為代表的科技金融“深圳模式”是基于銀行視角審視科技信貸的難點堵點,進而提出針對科技企業不同生命周期融資需求的解決方案。對各商業銀行來說,“深圳模式”與既有信貸審批體系適配度更高,更易被商業銀行接受,因此有利于在短時間內快速推廣。

如何破解科技信貸的終極矛盾?

在本金、利息和期限上做文章只是深圳“騰飛貸”的1.0模式,2.0模式有何升級?

2024年7月16日,深圳人行會同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和深圳市科技創新局組織召開“騰飛貸”業務推進會,全市28家銀行參會。此次會議后,“騰飛貸”業務模式升級迭代——在原有貸款期內收益分享模式基礎上,新增了“當期優惠貸款+未來貸款優先權”模式,即“騰飛貸”2.0版本。

何謂“未來貸款優先權”?深圳人行有關負責人對此解釋稱,科技金融創新要聚焦破解銀行信貸只能獲取固定收益與科技企業風險偏高的內在矛盾,讓銀行能在信貸業務范疇內,通過商業協議從真正“騰飛”起來的好企業適當分享發展成果,用于抵補部分企業產生的信貸損失,幫助銀行在更高水平上實現風險收益綜合平衡,激勵銀行加大科技信貸供給升級的力度。

為加快補齊科技信貸供需缺口,深圳人行指導商業銀行在“騰飛貸”1.0版經驗基礎之上,在雙方協議中增加“未來貸款優先權”相關內容。通過雙方訂立法律文書的方式約定:高成長期科技型企業未來如有進一步貸款需求時,同等條件下優先選擇“騰飛貸”銀行繼續合作。

“‘騰飛貸’模式的推出和升級,主要是理念的發展和創新?!鄙钲谌诵性撠撠熑吮硎?,這是深圳銀行業基于金融規律和商業規則構建一套新的機制。目前,騰飛貸2.0版已在深圳全面鋪開,所有商業銀行均可自主開展相關業務。

據了解,為持續做好科技金融創新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科技金融實踐經驗,深圳人行還在進一步拓展“騰飛貸”具體模式,目前正組織力量打磨“騰飛貸”3.0版本,即通過“當期優惠貸款+未來超額股權增值收益分享”,在銀行信貸環節實現股貸閉環聯動,為科技企業提供更加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務。

幾乎所有受訪商業銀行有關人士還談及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下稱“深創投”)。這家雖為國企但市場化運作程度較高的國有投資公司,幾乎成為商業銀行跟貸科技型企業的旗桿。只要深創投投資的企業,就會成為商業銀行跟蹤的準貸戶?!斑@是一個生態圈,我們經常會和它們一起舉辦科技型企業融資或相關活動?!迸c此同時,深圳市政府支持的財政風險補償資金和專業擔保機構亦是商業銀行敢貸愿貸的一個支撐。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認為,“深圳模式”對不同發展階段的科技企業采取差異化信貸支持,符合金融規律和商業規則,有利于商業銀行在做好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同時,合理有效控制風險,實現科技金融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