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君子宜登高

1847年,清代君子梁章鉅在歸隱田園的生活中,迎來了他人生的第73個重陽節。

梁章鉅中過進士,做過巡撫,救濟過數十萬難民,更查禁過鴉片,抗擊過英軍。然而這個重陽節對一生傳奇的他而言,卻平凡而有趣:他本打算重陽登高游覽平山堂,卻因一場雨無奈作罷,轉而閉門在家,與家人煮酒吃蟹,聽孫子背誦杜甫吟詠重陽的詩句。也許是因蟹美酒香,梁章鉅還詩興大發,揮筆寫下詩句:“茱萸酒熟霜螯美,何必相尋落帽人?!?/p>

這是明清時代重陽節生活的一道縮影?!睹鲿洹酚涊d,在重陽節來臨時,“俱于奉天門,通賜百官宴”;而在清代,重陽節已成為國家六大年節之一,人們往往在重陽日慶祝豐收,出游辭青,與友人把酒酬唱。正如梁章鉅在筆記《浪跡叢談》中所寫:“回憶仕宦中外數十年,遇重陽日,無有不出游者?;蜃髻e,或作主,或盛集,或獨游,或有詩,或無詩?!?/p>

雙九、豐收、辭青與君子交游,構成了重陽節文化的四個側面,從古至今,在九月九日的一場場歡慶與吟誦中,我們亦能窺得中國文化與君子品格的真意。

(視覺中國 / 圖)

重九極陽,花糕佐酒香

南朝《續齊諧記》載,汝南人桓景得人指點,在九月九日將茱萸放入紅嚢,系在臂上,登高飲酒,得以避開一場災禍,這被認為是重陽節部分風俗的起源。

然而在此之前,“重陽”一詞早已出現。屈原《遠游》中便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以“重陽”指代天上宮闕的所在。而在漢代,重陽節已成為較為普及的節日,其誕生來自人們對數字九的尊崇。古代認為,九是最大的數字,《周易》以九為陽數之極;天的至高處,被稱為“九天”。

在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當一件事物到達極致后,通往更高境界的質變便隨之產生,正如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載:“九,陽之變也?!倍渡袝贩Q,“簫韶九成,鳳凰來儀”,也將九作為天人溝通的臨界。

因此,重陽節作為一年里唯一的“重九”(九月九日),自漢代以來便成為中國古代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它不僅承載著避災祈福的年節功能,也承載著人類對“高”與“極”的突破,其登高飲酒、賞菊食糕的風尚,亦與君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境界追求,相互呼應。

重陽美食。(視覺中國 / 圖)

古人素來以糕喻“高”,隨著制糖工藝的發展,宋代重陽節出現了一種以糖與蜜調和粉面,摻入松子、石榴子、銀杏等果實,捏成獅子,并插上小彩旗的節慶糕點,名為“獅蠻糕”?!秹袅讳洝份d,此糕專門“供襯進酒,以應節序”。飲酒也是重陽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顿F州通志》載,古代遵義地區在九月九日,要蒸煮當地特產的谷物釀酒,謂之“重陽酒”,在當年重陽釀制,在次年重陽飲用,“味絕香”。

至此,我們可以拼出一幅宋代以來的重陽節風俗全貌:秋意深濃,天氣晴爽,親友佩戴茱萸,相約登高賞菊。一年的好光景被釀入一壇瓊漿,以糕佐酒,甜美與濃醇,便是重陽日的味覺體驗。而在重陽把酒的風尚背后,是一場場糧食豐收的盛景。

高粱紅遍,把盞慶豐年

如果說酒與糕點是宋代人對重陽的舌尖記憶,那么赤水之畔,高粱紅遍,就是遵義釀酒人對重陽的視覺印象。在重陽節,豐收是重要的節慶元素?!抖Y記》載,“天子諸侯宗廟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迸c重陽節十分接近的秋嘗之祭,便是古代最重要的豐收慶典,在秋嘗時,人們往往以酒敬神,祈求豐收——一方面因酒有溝通天人之意,另一方面,也因為釀酒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糧食,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美酒就意味著豐收的年景。

赤水河畔的紅纓子糯高粱,因其顆粒小,飽滿,呈醬紅色,當地人都稱其為“沙”。

在赤水河畔的鰼部酒谷,豐收與酒的聯結更為具象。當重陽來臨之際,恰逢當地特產紅纓子糯高粱豐收之時,艷紅的高粱穗如君子般謙遜垂首,而藏在鮮艷外皮中的果實則飽滿堅實,如玻璃般細膩剔透,其支鏈淀粉含量達90%以上,且富含單寧等風味物質,是釀造醬香型白酒的不二之選。

令高粱飛揚而起的,是中國傳統醬香型白酒產業一年一度的“重陽下沙”:每當農歷九月九,釀酒人便會將成熟得正好的紅纓子糯高粱采收、打碎、堆積,澆上熱水,并用鏟子將高粱顆粒與熱水充分拌勻,令糧食吃水,稱為“潤糧”。由于水溫易冷,潤糧的時限很短,需要工人不停地快速翻造,極其耗費體力。在醬香白酒核心產地——赤水河中游的鰼部酒谷,每一粒高粱在入窖池發酵前,都曾經歷過這場爭分奪秒的“潤糧大戰”,但無論任務多重,時間多急,匠人們依舊恪守著君子之誠,一絲不茍地進行著操作,令每一顆糧食都得以充分滋潤。

醬酒釀造的“一年之計”在于重陽,這是最辛苦的時節,也是最能彰顯勞動之美的時刻。習酒廠房里,蒸騰的白霧間,醬紅色的糧堆如古畫中被重陽秋色染紅的山巒。上下翻飛的鏟子,與糧食在空中合舞,應和著工人們整齊洪亮的號子。力與美間,豐收的糧食將成為微生物的溫床,迎接又一個生命的輪回,創造出味覺的奇跡。

晾堂上鐵锨翻轉、紅糧飛舞、水汽蒸騰、糧香撲鼻,是獨屬于重陽的生產景象。

迎金辭青,澄水伴月明

如果說高粱豐收為重陽下沙提供了釀酒的糧食原料,那么氣候與水土的改變,則為下沙提供了特定的自然條件。

中國的傳統節日往往與時序緊密聯系。重陽節與二十四節氣中的寒露相鄰,水露更涼,秋意漸濃,水土與氣候的微妙變化正在悄然發生。盛夏以來的蔥郁青碧,將徹底轉向金紅橙黃,完成著一場自然色彩的“交接典禮”?!兜劬q時紀勝》載,重陽節時,人們往往“結伴呼從,于西山一帶看紅葉”,或者“治肴攜酌,于各門郊外痛飲終日”,被稱為“辭青”——辭別青枝,迎來紅葉,古人與自然仿佛君子之交,一杯酒,一點頭,便是又一個金秋。

秋涼不僅為植物披上了濃艷的色彩,也為赤水河畔的醬酒釀造提供了條件。鰼部酒谷因其炎熱、濕潤、少風等特點,天然適合微生物菌群生存,而在重陽時節,高營養高溫時期結束,氣溫與濕度下降,人工發酵能夠更好地選擇、控制釀酒微生物的繁衍。在發酵過程中,產香的細菌、產酒的酵母與糖化的霉菌此消彼長,其代謝時產生的風味物質,成就了習酒醬香天驕的“風味靈魂”。

赤水河也將參與這場釀造的“慶典”。

當紅葉如火之時,赤水河卻褪去了赤紅的色彩。在夏季,赤水河水流湍急,水中挾帶的大量泥沙將河水染成赤紅色,赤水河也因此得名;而當重陽到來時,豐水期結束,赤紅的泥沙向下沉淀,再經由巖石重重過濾,河水變得如月光般澄澈透明,用來釀酒最為適合。正如遵義一帶的民謠所唱:“九月九,是重陽,重陽釀酒香滿江。九月九,下河挑水煮新酒?!?/p>

豐水期結束,赤水河河水逐漸變得澄澈透明。

于是在重陽這天,火紅的高粱顆粒將邂逅澄澈的赤水河水,釀酒微生物在鰼部酒谷生生不息,這一切都會為赤水河畔醬酒的下沙工序提供難以復制的自然條件,也令重陽成為了赤水河畔匠人釀酒的關鍵時節。習酒特級釀造師羅安學,在31年的制酒生涯中,幾乎每天都與紅糧相伴。如今的他對制酒如數家珍,仿佛行走的“發酵檢測儀器”——只需將手伸進糧醅,便可檢查溫度;只需搓一搓,便能知曉糧醅是否結團;只需聞一聞,就能精準判定發酵程度。出生在赤水河畔的特級釀造師吳師,釀酒生涯也是從制酒車間開始,為了確保紅糧的安全,吳師甘愿自帶被褥,席地而臥,守住了如山的糧食,也守住了習酒的質量關。

正是依托于習酒人專業、赤誠、遵循古法又不斷創新的君子品格,習酒才得以不斷突破,向醬酒更高境界發起挑戰。

白衣送酒,君子向高游

重陽節也是君子交游的好時節。

“九”寓意“友情長存”,因此自古風流人物,往往在重陽節與好友一聚,飲酒酬唱。曹魏時期,曹丕便曾在重陽日寫信給鐘繇:“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p>

若論君子之交,“白衣送酒”典故不可不提。檀道鸞《續晉陽秋》載:晉代隱士陶淵明愛酒如命,在重陽節卻苦于家貧無酒,只得摘下一把菊花,坐在花旁發呆。不久見到有白衣小吏攜酒到來,一問才知,竟是好友刺史王弘派來送酒的。于是陶淵明當場酌酒而飲,興盡自歸。兩個好友未見一面,可謂“君子之交淡如水”,然而重陽日心念友人饞酒,特意遣人相送,此等友情,又何嘗不像美酒般醇厚暖人?

重陽登高,也與君子高遠志向相互呼應。顏淵曾感嘆孔子之道“仰之彌高,鉆之彌堅”,所謂君子風骨,便是不斷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身,窮盡一生追尋高遠的志向,攀登內心的高峰。而當重陽日登臨高處,秋空長闊,視野寬廣,君子心胸隨之明朗,凌云遠志也為之一壯。

誕生自赤水河畔的習酒,有著君子不斷攀登高處的壯志。習酒承繼古法,通過不斷學習、研究與創新,嚴格遵循“1個周期,2次投糧,9次蒸煮,8次發酵,7次取酒”的“12987”醬酒釀造工藝。在貴州習酒2025年度生產·質量大會上,這種向高處的攀登有了新的表達——大會現場發布了《習酒質量技術手冊》,這標志著習酒已經形成了特色釀造工藝體系和特色質量技術體系。這是習酒對自身的剛性約束,更是對消費者的品質承諾。

習酒2025年度生產啟動儀式現場。

揚雄在《太玄經》中闡述了中國古代的哲學觀點:“玄生萬物,九九歸一?!本攀且磺械慕K極,也是一切的初始。

從明代萬歷年間的殷姓白酒作坊,到如今享譽全國的百億酒企,習酒在“變”,一代代習酒人的努力與嘗試,造就了如今醬香天驕的傳奇;習酒也從未改變,無數的熱愛、執著、追逐,突破萬難的決絕與一絲不茍的嚴謹,最終九九歸一匯聚在了一點上:

去攀登,向更高處。

網絡編輯:kuangyx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