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不好也是病”,對數字不敏感的我與自己和解了
坦白說,作為一個文科生,雖說自己本身很喜歡而且更擅長文科科目,但還是不經意間遭受了一些“學不好理科,迫不得已只能學文科”的隱形歧視。這也許是我一直以來,明知不擅長數學,但總是羞于承認的原因。
責任編輯:溫翠玲
不久前,我和先生貸款買了套學區房,我是主貸人。每個月9日要還房貸,錢經由我手從工資卡轉存到還房貸的銀行卡上。
據此來推斷,我應該對房子的貸款數額和利率都了如指掌。至少朋友聽到我負責還貸款后,她的第一反應也是這樣的。于是,同樣也想買學區房的朋友眼神急切地看向我,詢問起了房子的總價、公積金貸款和商貸數額、貸款利率等諸多細節。
當時的我宛如一個沒有完成背誦作業被突然抽查的學生一般,腦袋瞬間一片空白。在一陣短暫的沉默后,除了告訴朋友貸款期限是30年之外,其他的具體數字,我都沒能回憶起來。
坐在一旁的先生用質疑的眼神望向我,“你每個月都有按期還房貸吧?”在得到我的肯定答復后,他接過我的話,給朋友報上了一串數字。我對照著銀行App,發現他確實準確無誤地記下了這串在我看來毫無規律可循的數字。
席間的話題還停留在最近新房市場和二手房市場的漲跌上,插不上話的我再次陷入了對自己的懷疑中。為什么同樣的數字,在我的腦子中就是不肯多停留一會呢?
其實對數字不敏感的問題,在我身上由來已久??既?/p>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