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住進養老院以陪伴抵房租:老有所依靠什么?丨快評
家庭內代際融合的動力與約束力是血緣、家風價值觀與長期共同生活以及在此基礎上的親情,這比一般的道德感與愛心要強大得多。養老院招募的年輕人再有愛心,也是別人家的孩子,一般而言,任何人對陌生老人的愛不可能比親生父母子女間的愛更強烈,這是基本人性。這也正常,因為養老院推的代際融合本來就是模擬家庭養老的?!袄衔崂?,以及人之老”,推己及人,同心圓擴大,強度衰減,即愛有差等。
責任編輯:辛省志
年輕人住進養老院,以陪伴/服務抵房租,這一模式行得通嗎?
近日,北京養老行業協會發布公告,招募養老機構“代際融合”試點青年志愿者,要求申請人年齡在22周歲至40周歲之間、在本市無自有住房、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熱衷公益事業、熱愛為老服務工作;還須在本市用人單位工作并簽訂勞動合同,且本市社保個人繳存滿一年;有社工、醫學、心理學等專業背景的,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招募。
坦率講,招募設置的硬條件似乎有過多過高之嫌,在本市無自有住房+大專及以上學歷+在本市用人單位工作且繳納社保不少于一年,篩選出來的大都有一定經濟條件,并非是最窮的年輕人。
更進一步,被選中的年輕人每月需提供時長不少于20個小時的志愿服務(以每半天四小時算,需要五個半天)+每月支付300-500元的“低額住宿費”,以此換取單人單間或兩人一間的居住條件。
此次參與試點的5家北京市養老機構分別位于朝陽區、石景山區、豐臺區和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