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歐盟委員會首席科學顧問組副主席

?我們具備實現凈零排放的手段,也知道需要做什么。我們的經驗是,投資小顆粒、小規模的技術,有巨大的改進潛力并可降低成本。

CBAM的收入應該用于改進技術或補貼公眾,對出口國和他們的國民碳減排產生積極影響,否則這可能是一個貿易壁壘,沒有經濟學上的意義。

應對氣候變化,我們需要新的社會契約——我們都沒有簽署的合同,但必須遵守。這不一定是成文的法律,而是我們如何與他人互動的隱性知識,是社會運作的方式。

責任編輯:曹海東


歐盟委員會首席科學顧問組副主席 Nebojsa Nakicenovic(內博伊沙·納基斯諾維奇)。受訪者供圖

研究氣候變化約50年,Nebojsa Nakicenovic(內博伊沙·納基斯諾維奇)認為最難、最重要的還是改變人的行為。歐洲、亞洲、美洲……他曾在全球各地工作,喜歡多樣的世界,但也為自己飛來飛去產生的碳排放感到抱歉。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于1992年通過,1994年生效,此后的締約方大會(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簡稱COP)在不同國家召開,討論和談判如何應對氣候變化,2024年底將迎來COP29。

納基斯諾維奇幾乎參加過每一屆COP。他是全球最早一批關注氣候變化的學者,在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第一至第五次評估報告中,他都有貢獻。例如1993-2000年,他是IPCC第二次評估報告的主要作者之一,也是“排放情景特別報告”的協調員。

此后,他為聯合國等多家政府間機構、智庫提供咨詢服務?,F居維也納,是維也納技術大學的能源經濟學榮休教授、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IIASA,為世界著名研究中心,中國自然科學基金委為其成員組織)名譽主任、歐盟委員會首席科學顧問組副主席。

納基斯諾維奇切身感受到了氣候變化,夏天越來越熱,阿爾卑斯山的積雪也在融化。尤其最近幾個月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月份,極端天氣頻繁,他居住的中歐和奧地利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洪水。

歐洲提出2050年實現碳中和,為防止“碳泄漏”,2026年,歐洲“碳邊境調節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簡稱CBAM)”將正式實施,進口至歐盟市場的高碳產品如鋼鐵、水泥等將被征收“碳稅”。

但CBAM遭受了爭議,不少學者認為,CBAM獲得的收入應當返還給出口國用于碳減排。納基斯諾維奇也持類似觀點,他認為,CBAM的收入應該用于改進技術或補貼公眾,對出口國和他們的國民碳減排產生積極影響,否則這可能是一個貿易壁壘,沒有經濟學上的意義。

納基斯諾維奇性格開朗隨和,習慣被稱為Naki(納基)。2024年7月,他參加了在上海舉辦的羅漢堂數字經濟年會,會議期間,他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專訪。


當地時間2024年9月,歐洲中部、東部多國遭遇強風暴雨,部分地區暴發洪災。視覺中國|圖

關注氣候議題50年

南方周末:你住在歐洲,關于巴黎奧運村裝不裝空調的討論很多。你家安裝了空調嗎?

納基:我家有空調,但盡量不用。最多睡覺前開大約2個小時,再關掉。白天,我們盡量待在陰涼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