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是孩子?厭食癥低齡化的新媒體推手

明星要上鏡好看,必須得瘦,“他們把身材數據公布出來后,有些孩子就會受影響,覺得也要像她的愛豆那么瘦才好看?!?br />
幾乎每個厭食癥孩子都會用軟件計算卡路里?!坝玫阶詈?,很多孩子變成了掃描儀加計算器,看到食物,腦子里就跳出熱量值?!?br />
有的孩子會在社交平臺上發布自己的照片,看到她們瘦弱的身體,有評論區用戶反而羨慕不已,問怎么樣才能得厭食癥。

責任編輯:譚暢

一些厭食癥患者的審美觀念,主要來自媒體。農?。瀹? border=

一些厭食癥患者的審美觀念,主要來自媒體。農?。瀹?/p>

2024年春節,隨著電影《熱辣滾燙》的上映,一個比電影本身更勁爆的噱頭沖上熱搜:該片導演兼主演賈玲為了演好角色,在一年多時間減了100斤,成為減肥圈的勵志榜樣。

看到這條消息時,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以下簡稱“上海精衛”)臨床心理科主任、進食障礙中心負責人陳玨的第一反應是:“糟糕,搞不好又有一波厭食癥孩子要來住院了!”

同樣是今年年初,陳玨和她的團隊在國外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主要內容是認為新媒體通過塑造社會的審美標準,不僅直接影響了青少年的自我認同,還通過影響青少年的同伴和家庭關系加劇青少年對身材的不滿,進而提高了進食障礙的患病率。

“現代版的纏足”

陳玨很早就關注過媒體對進食障礙的影響。2004年在哈佛大學醫學院訪學期間,她的導師Anne Becker是一位精神科醫生和文化人類學家。20世紀80年代,Anne Becker曾到太平洋島國斐濟做田野研究,當時發現那里的女性身材普遍偏胖,進食障礙患病率很低。然而10年以后她再去時,發現進食障礙患病率增加了好幾倍。

Anne Becker注意到,在那10年間,當地的一大變化是普及了電視。女孩子們從電視上看到那些影星、明星都很瘦,就覺得瘦才是好看的,以前她們那么胖是不好看的。Anne Becker由此認為,媒體對進食障礙的傳播具有重要影響,并就此發表了論文。該論文后來在進食障礙學界被廣泛引用。

近年來,陳玨在臨床工作中發現,很多患厭食癥的女孩都在追求“筷子腿”“蝴蝶背”“A4腰”,聲稱“好女不過百”?!拔揖秃闷嫠齻冞@些觀念是從哪里來的?后來發現主要來自媒體?!标惈k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在陳玨看來,隨著媒體不斷強化“以瘦為美”觀念,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