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新引力:“城”勢已成

新都,中國新一輪城鎮化改革浪潮中一個被低估的存在。

新都位于成都都市圈北部中心地帶,是成德眉發展軸重要的交通樞紐、產業走廊和貿易節點,擁有近2800年悠久歷史,是“古蜀三都”之一,素有“天府明珠,香城寶地”之美譽。

新都素有“天府明珠,香城寶地”之美譽。

然而,在近代城市化改革的歷史進程中,為追求經濟快速發展,新都對產業的引入態度曾一度大開大合,從高端到低端,“拿到籃里面就是菜”,做大了攤子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老工業城市的通病,一度被認為是“城北之殤”。

近10年,新都開始了新一輪的城市崛起,改革推進結構調整,一個又一個產業拔節生長、建圈強鏈,發展之翼的振動愈發強勁,良好的發展勢頭亦為年輕人提供了更多創業就業機會,人與城的相互選擇與成就,推動著新都奮力前沖,其發展之勢稱得上是一場日新月異的蝶變。2022年新都GDP邁入“千億俱樂部”,進入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獲評新時代十年成都制造業發展先進單位……

香城寶地,近悅遠來。如今的新都,已成為成都“人口第一大區”,實有人口超170萬,成為成都都市圈北部區域經濟總量最大、發展質量最高、綜合實力最強的區縣,貼上“上天入地新都造”的強勢新標簽。

強勢崛起的背后,新都做對了什么?

乘興而來

在一片本不屬于自己的天地里,呼嘯而起,這稱得上一個“勇”字。

2021年3月,44歲的黃春生,帶著這份孤勇,從改革開放的潮頭深圳來到深處西南腹地的新都,“拋家舍業”準備來圓自己的“制造夢”,怎么看他都像個“逆行者”。

來這里以前,他和身邊大多數人一樣,只知道成都,并不知道成都還有個“新都”,黃春生看得開:“大不了回深圳!”很快,他就意識到自己“回不去了”。

黃春生所在的微網優聯是一家專注于Wi-Fi技術深度研發的企業,屬于網絡通信行業,正是新都區大力發展的新賽道產業之一。深刻認識人才、“鏈主企業”對帶動區域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性,新都區對微網優聯的到來,開啟“一事一議”的快速通道,一方面為企業提供標準化廠房,實現直接拎包入住,另一方面則通過政企微信群,讓黃春生能夠“有問題大膽提,保證優先解決”。

工廠建設初期,周圍沒有餐廳,工人們吃飯成問題,黃春生在群里反映問題,第二天一大早新都區區長便帶著各單位負責人來到工廠,現場落實解決了工人的吃飯問題。之后,區委區政府又多次現場協調解決了“電力負荷不足”“倒班房不夠”“設備上樓困難”“員工住宿不便”等問題。工廠投用后,“官方”繼續“下場”:人社部門搭建各類招聘平臺,解決用工難題;區屬國有公司將餐車開進企業平價供餐,提供人才公寓三百余套,解決食宿難題;金融部門提供上市輔導服務,企業估值增長3倍。新都區真抓實干的效率,踐行服務型政府承諾,讓黃春生心服口服。

抱著早建成早投產,早投產早放假回深圳的想法,黃春生擼起袖子一頭扎進了工廠的建設中。在多方的合力凝聚下,微網優聯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黃春生的預期,三年來他幾乎沒有長假,不斷擴張的產品線和接連不斷的訂單催著他帶領團隊不停完成升級迭代……“深圳效率”遇上“新都速度”,創造出令人矚目的成績:2021年6月一期項目投產運行,半年即實現產值12億元,截至2023年創造產值超40億元、稅收過億元,實現近250萬元/人/年的人均產出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6月,微網優聯二期項目自動化產線投產試運營,在5G-A技術商用元年,微網優聯便運用5G-A技術賦能自動化,攜手四川移動、華為,強強聯手率先打造出全國首家3C行業5G-A智慧工廠。一方面極大簡化了生產組網的復雜性,綜合用網成本降低30%,設備綜合故障率下降10%以上,另一方面通過創新技術實現無線化改造,能更好支持生產線快速調整、柔性化生產、提升整體生產效率。當整個項目都能在“一條流產線”上自動完成,一臺網絡通信終端產品從上料到出貨僅15分鐘便可完成,據了解,在這個四川乃至西南片區單體投資規模最大的5G全連接工廠里,將布局48條自動化產線,整體產能將達到30萬臺/天,年產能1億臺,年產值可超百億元,占全球網絡通信終端1/4產能。

微網優聯在國際展會亮相。

雁行萬里靠頭雁。重大項目的落實推進是第一步,推動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增強集群內生動力、增強產業整體實力,更為重要。成長為“工業互聯網標桿”的微網優聯,在新都區政府的引領下開始發揮“鏈主屬性”,從“0”到“1”開辟網絡通信產業新賽道,構建“頭部引領、集群支撐、鏈式互補”的特色產業生態。

其間,新都區政府連續3年參加微網優聯供應鏈合作伙伴大會,先后4次組織前往深圳,與企業共同舉辦網通產業城市推介會,把鏈主企業的供應商大會變為招商大會,將其供應鏈企業成建制引入新都。目前,已成功開發本地供應商三十余家,吸引十余家外地供應商來蓉,本地配套率極大提升,“一小時”全鏈條產業配套圈初具雛形。

產業聚集人才,人才也成就著產業。新都在推進產業體系建設的同時,也逐漸構建起了一套適應本地產業發展的特色產才融合生態模式,以產業鏈鏈接人才鏈,推動高端產業與高層次人才的深度融合。黃春生來到新都圓自己的“制造夢”,不只是一次個體的發展選擇,更是來自這片創新創業樂土的時代召喚。越來越多像黃春生一樣的高水平人才愿意來到新都創業,與此地共同書寫更多產才融合、同頻共振的奮進故事。截至2024年6月,新都已集聚院士(團隊)16個,市級及以上層次人才計劃專家224名,擁有高能級創新平臺200個,人才總量突破36萬人。

新都,正在成為高水平人才的圓夢之都,這里接得住腳踏實地的夢想,更撐得起奔赴熱愛的“孤勇”。

拔節生長

人的流入,和產業的發展幾乎同步。

截至2023年,新都區共有29大工業門類,形成了航空、軌道交通、生物醫藥、食品飲料、新賽道五大百億產業集群,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指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企業)32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制造業增加值總量等穩居全市前列。

在許多土生土長的新都人眼里,新都是被制造業拉動起來的城市,而要了解這個制造強區近十年蛻變的故事,只需要走完從新都城區到石板灘街道的15公里路程。這一條路,折射了新都區工業從以“四桶水”(“藥水”科倫藥業、“汽水”中糧可口可樂、“酒水”華潤雪花、“茶水”達利食品)為代表的傳統優勢產業向航空、軌交等新興產業的躍升歷程——2014年起,軌道交通和航空產業兩個千億級產業相繼落地新都,正是這兩個產業的崛起,為新都貼上了“上天入地”的強勢標簽。

2014年前新都區石板灘鎮大多地方還是農田。2014年8月,中國中車成都軌道交通產業園項目投資協議簽訂,決定在石板灘建造一個輻射中西部地區軌道交通產業集群,標志著新都軌道交通產業從“零”起步,一個龐大的軌道交通全產業鏈開始形成。

2016年,首列“新都造”地鐵A型鋁合金車輛亮相,引領成都邁入地鐵新時代。2021年,全國首列基于5G車車通信全自動駕駛、時速160km新一代市域A型列車下線投用,在成都地鐵18號線試驗車輛運行速度順利達到176km/h,原來中國地鐵的最快時速,要看新都!

在隨后的幾年時間成都開通的地鐵6、7、8、9、18、19號線等所用地鐵車輛皆為本土“新都造”,快捷、高速地串起了都市圈內1小時軌道交通通勤圈。

如今,在四川新都高新區石板灘片區,以中車成都公司為龍頭,先后集聚今創集團、新譽集團等標桿企業77家,新都軌道交通產業集群規模不斷壯大。供應鏈本地配套率超75%,具備年產600輛地鐵、20組城際動車組整車制造能力,先后獲取CRH2G型動車組240萬公里檢修資質、填補西部空白,客車檢修業務市場占比居全國前三。

“上天”的故事,同樣從石板灘開始。

2019年4月,四川成都航空產業園開工,新都航空產業也從此刻開始“起飛”。不到5年的時間,產業園已初步建成包含航空大部件、航空發動機、民用大飛機三大板塊;聚集近80家高新技術企業、圍繞“成飛”構建“1小時”全鏈條配套圈,實現飛機關鍵零部件從原材料采購、部件制造、檢驗檢測到產品交付園區“一條龍”。這里亦承擔著國產大飛機C919機頭生產任務、制造首臺全國產化反推短艙整機、建成亞洲最大熱表處理中心……曾經的小鎮已成為新都產業的高地,真City!

四川成都航空產業園。

如今的石板灘,已成為新都主導產業航空、軌道交通的重要承載地,2023年兩大產業產值突破100億元。十年時間,“上天入地新都造”成為新都的閃亮標簽,也許再過不久將能見證“新都標準”的誕生。

發揮龍頭產業的引領作用,綠色低碳、油氣服務等新興產業也在新都高新區加速布局。榮創新能提供全國軌道交通氫能源車輛70%以上的動力總成,投資超百億元的厚普氫能裝備產業園(一期)建成投用,成都首批“氫馬兒”共享單車實現量產銷售,新研氫能49噸重卡貫通“成渝氫走廊”、開全國先河,勢加透博氫燃料電池無油離心空壓機技術打破國外壟斷,利興龍入選國家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項目。依托西南石油大學做強校友經濟、校園經濟,先后集聚大有石油、捷貝通等重點企業近200家。

除此之外,新都區深耕多年的醫藥健康、智慧物流、智能家居、食品飲料等傳統優勢產業則瞄準前沿科技,轉型升級??苽愃帢I產值突破百億、位居全國化藥企業百強第7;華潤雪花年產110萬噸技改項目建成投用,成為全國前三的雪花啤酒生產基地;中糧可口可樂建成一條全球最快易拉罐飲料生產線,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稱號;帝標家居生產基地啟動建設,家居產業加快向柔性定制、智慧智能轉型。

數據顯示,產業全面轉型升級已為新都的經濟動能換上了新引擎:2023年新都區實現GDP 1086.1億元,增長6%。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聚力建設智能制造先行區,新都將會加速成長為一個產城融合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區,繼續向周邊散發人才虹吸磁場。城市的競爭,是產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的競爭,未來,新都的發展動能一定是巨大的。

熱土之上

歷史上的這片土地,擁有厚重的文化底蘊。新都建制于春秋末期,因公元前7世紀蜀王開明氏新建都邑而得名,2800年來,城址未變、城名未更,是“古蜀三都”之一,也是成都市中心城區中唯一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素有“天府明珠、香城寶地”之美譽。

新都還是一個與佛結緣的地方,擁有位列長江流域“四大佛教叢林”之首的寶光寺和“西蜀第一湖”升庵桂湖等名勝古跡。在經歷了歲月磨礪后,今天仍然是新都人民精神療愈和文化信仰的寄托。

巴蜀大地的深厚文脈也在新都得以傳承發揚,歷史上涌現出過明代三大才子之首的狀元楊慎(字用修,號升庵)、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吳虞、新文學開拓者艾蕪等文化名人。這些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名人都曾以自己的方式,向外界傳達著來自這片土地的文明信仰、開拓精神。

新都寶光寺。

巴蜀文化學者袁庭棟回憶,自己年少時期也常常前往寶光寺朝拜,在升庵桂湖看千年紫薇。歷經千年,數次戰火,今天升庵湖前的千年紫薇在歷代新都人的保護下仍然開得繁盛,這在袁老先生看來正是一種跨越古今、血脈相傳的文化信仰。

了解自己的定位,承認自己處在歷史的命運之中,是一個個體和一個城市成熟的標志。今天的新都既要傳承也要創新,在傳承古蜀文明,天府文化的精神內核時,這里也呈現出更多元的城市精神樣貌,如何將二者更好地結合,為城市形象助力,考驗新都的智慧。新都對標世界文化名城建設目標,創造新供給、激活新消費、培育新動能,擦亮了一張又一張城市文化新名片,天府沸騰小鎮、尖鋒體育公園、斑竹園足球音樂小鎮等特色文化IP接踵而生,豐富著新都高質量建設“一心三區”(成都都市圈北部中心、智能制造先行區、成北消費活力區、天府糧倉精品區)的文化內涵。

2023年,天府沸騰小鎮被四川省政府評定為四川省特色小鎮,“天府沸騰小鎮串聯熊貓國際旅游度假區、漫花莊園等,依托四川音樂學院,將主導的特色火鍋產業同熊貓、音樂兩大IP融合發展,塑造了全新的新都區城市文化符號,小鎮內各種節慶活動、音樂表演、文創產品、消費場景等,也是天府文化的有效載體?!睋序v小鎮相關負責人介紹。

尖鋒體育公園內的旱雪四季滑雪場也因谷愛凌兩次前來集訓而沖上熱搜,吸引了更多冰雪項目愛好者的到來,現在每天要迎接200到300名旱地滑雪體驗者。

尖鋒體育公園的旱雪四季滑雪場吸引了許多冰雪項目愛好者的到來。

斑竹園足球音樂小鎮以足球音樂為主題,每年舉辦成都市級成人“寶柚杯”、青少年“柚寶杯”、企業聯賽“柚花杯”三大足球賽事,借力“鄉村足球”運動,成功打造“成都足球第一村”,被評為首批全國縣域足球典型。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城市名片文化IP都以城市公共空間的形式出現,配套打造豐富的文化活動,讓市民在參與中共同營造美好生活的氛圍。在袁庭棟看來,這也體現出新都文化中“老成都茶館文化”的印記。

巴蜀地區的茶館文化,是一種公共空間內人的情感交流和表達的渠道,也是巴蜀地區自古以來“移民文化”傳承下來的民風民俗,代表著一種包容和共生的文化精神狀態。

袁庭棟認為:“新都既有豐厚的巴蜀文明、天府文化內涵和中國傳統文化基因,又是代表現代化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鎮,新都吸引了一百多萬外來人口,是成都人口最多、人口增長最快的區,但是我們從來沒聽說這里的移民和那里的移民要形成一個幫派來保護自己,在新都,社會矛盾從來沒有地域因素的矛盾。無論是哪里來的人,在這里都能夠非常和諧地發展,讓新都成為一個朝氣蓬勃的地方?!?/p>

從過去到現在,新都一直以更開放、更包容、更親民的方式,邀請、接納著每一位奔赴于此的人。如今新都正加快推進“一心三區”建設,新的發展引力聚集越來越多的人才奔赴而來,不斷推動新都區城市發展、經濟發展、文化發展邁向新臺階。無論是“孤勇者”黃春生、“改頭換面”的石板灘,還是“發展革新”的新都區,在每一個全力以赴實現偉大抱負的征程中,總能讓人找到令人振奮的時代故事,一同創造“新都奇跡”。

網絡編輯:kuangyx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