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中國人的宗教”:從巫術角度,看古代帝王對史書的恐懼
更好的辦法是進入公共記憶,通過立德、立功、立言受到公眾跨越千年乃至數千年的尊敬,這龐大的愿力可以讓逝者的魂力得到極大的補充,成為儒家所稱的浩然之氣、正氣,獲得“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的力量。
同理,青史留名,如果是美名,有助于靈魂長存和壯大,如果是惡名,則萬民的咒詛會促進靈魂的消亡,讓靈魂受苦。這才是古代儒家士大夫不怕死的道德根源,這才是皇帝害怕史書的關鍵因素。
責任編輯:陳斌
很多人認為“歷史是中國人的宗教”,原因是許多皇帝也怕留下歷史罵名。其實,以秦制皇權之專制酷烈、皇帝作為天子之崇高神格,如果僅從理性上著眼,他們完全沒有理由害怕史書。史書能制約他們的真正原因,是事關他們死后的靈魂待遇,皇帝再尊貴,也沒有信心能管到身后太遠。
中外歷史早期,君主都是從薩滿巫師演變而來。不過,有些地方的薩滿巫師因各種緣故失去了軍政權力,如兩河流域的早期城邦,薩滿巫師委托商人組織力量作戰,最后具備武力的商人取代薩滿巫師成為國王,卻又因為巫師的制約無法將自己充分神化,因而形成神、王二分的格局。
而大部分地區則神王一體,即負責宗教祭祀的薩滿巫師同時也是負責軍事作戰的君主,因為軍事能力或者說帶領部落取勝的能力本身也被視為巫術,能夠經常取勝說明部落首領法力強大。
既然“經常取勝”是薩滿巫師當首領的合法性來源,那為什么能夠取勝、怎樣確保經常取勝,就成了薩滿巫師維護統治的首要問題。
一開始,巫師通過宗教儀式向天神祈求幫助,他們認為能否取勝全看天神的心情,所以除了盡量虔誠和把祭祀排場搞大之外,沒有別的想法。但是經過多少代人幾千次幾萬次的戰爭實驗,原始人還是能總結出若干經驗,比如在戰前儀式中做了什么、在戰斗中做了什么更容易取勝,這些經驗被薩滿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