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博允 臺灣文化交流超級推手

“保人是要擔風險的,一個出差錯,3年內不準再經營,我保!一開始一個人只能保一個,我抗議,我上哪里去找那么多保人?到現在,大陸到臺灣去演出的藝術家超過7000多人次,都是我們邀請,我們擔保?!?/blockquote>

如果要在臺灣藝術史上圈出時空經緯,許博允絕對是漏不掉的一個重要坐標。他與林懷民、吳靜吉并稱“臺灣三大文化支柱”,“30年來,臺灣因為有一個許博允,才如此生氣勃勃”

在為“上海世界音樂周”舉辦的前期講座上,許博允帶來了他收集的世界音樂——在大陸音樂市場甚少得聞的土耳其、坦桑尼亞、阿根廷音樂、印度尼西亞的加美蘭音樂和印度的拉加音樂……迷住了無數荒蕪的耳朵。這次“世界音樂周”是為2010年世博會期間的世界音樂節做熱身。為了兩個小時的講座,許先生帶來了200多張CD,僅僅挑選和安排音樂就讓“世界音樂周”的籌備人員忙了一夜,但這仍不過是世界音樂的滄海一粟,用許博允的話說,“聞香而已”。

“World Music”的概念,起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它涵蓋了非西方音樂體系的一切民族音樂。許博允少年時所聽到的蒙古長調,便是中國版圖上的“世界音樂”。19歲時聽到的一曲歌頌成吉思汗的蒙古歌調,在他心頭盤亙11年,到30歲時,化成了他自己廣為人知的作品《寒食》。

許博允身份多元,除了作曲,他還涉足美術、環境設計、影像制作、專欄撰寫……但他更廣為人知的是與夫人樊曼儂在上世紀70年代創辦的“新象藝術中心”,成為臺灣文化面向世界的幕后推手。為了經營“新象”,許博允數次變賣家產達數億元,人送外號“臺灣最受尊敬的敗家子”。

許博允 圖/許博允

許博允、樊曼儂和他們的兩個孩子

聽戲的孩子有糖吃

許博允出身名門,祖父許丙是臺灣日據時期的貴族議員。日本人在臺灣推行奴化教育期間,許丙鼓吹發揚民族精神,堅決反對日本軍閥誘迫臺灣民眾改換日本姓名。他身體力行維護民族文化,鼓勵臺籍子弟學習漢文,協修孔廟,保存寺院……許博允的祖父對京劇狂熱至極,聽說梅蘭芳在香港落難,他馬上趕去營救;京劇大師顧正秋來臺灣,許丙每天在永樂劇院包下前兩排的位置請人去看。

“當時我們才三四歲,當然要聽兒歌嘛,哪里想聽京戲,祖父就用巧克力糖、冰淇淋引誘我們去戲院。我們家教非常重視漢文化,我祖父一生喜歡正音(即京?。┭艠?,他喜歡蘭花,喜歡琴棋書畫。幼年的熏陶其實對我有很大的影響。對京劇和中國的古典戲曲,說實話,小時候我并不懂得欣賞,只覺得那是祖父的愛好,潛意識里似曾相識。到了十幾歲的時候,我突然發現,祖父是有道理的。”

兒時的生活方式給許博允留下深刻的印象。作為家中的長孫,他常覺得自己的童年完全符合《紅樓夢》中賈寶玉的狀態。“我們家的廚師以前是梅蘭芳家的廚子,我們家一煮飯,鄰居都請求去廚房觀摩,祖父每次會開放幾個參觀名額。這個大家族吃飯都要開很多桌,每桌都是一二十道菜,像流水席一樣,每個禮拜由各家的媳婦輪流采買。逢年過節,甚至要借人家小學的操場來辦席。小時候我身邊都是表弟表妹表姐,今天去這個姑媽家,明天去那個姑媽家,一點不亞于曹雪芹的想象。”

在臺灣現代音樂先驅許?;莸牡茏又?,許博允是少有的一個非科班出身。少年時代,因為迷戀老莊,反感學院式的教育,他索性拒絕聯考,讓祖父和父親深感失望。后來有一次他遇見日本著名的桐棚音樂學院院長,萌生了繼續讀書學習的意愿,結果院長聞后大笑:“我還想請你當我們的教授呢!”“這樣一來,反倒弄得我不好意思去讀書了。”許博允回憶道。

臺灣第二代美男子

跟祖父的愛好相映成趣,許博允的父親是西洋音樂迷,年輕時所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