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克揚:我要有間不同的教室 | 空間新語

在教室里,教師好像天然就站在屋子的前方某一面墻前,具有較高的權威。所有學生都向著老師這一側觀望。老師可以方便地觀察到每一個學生的表情和舉動,而學生們并沒有選擇看什么不看什么的自由。

空間一定具有某種秩序,只是傳統空間給人一種印象,似乎這種秩序是凝滯的、不可變更的。這種秩序又常被認為是二元化的和單面的。消極地參與這個空間的大多數人,并無管理空間的義務,彼此間也缺乏有效的聯絡手段;主導空間的人看似擁有極大的權力,實則也會承擔非常大的壓力。

教育既是被教育也是自我教育,當我們的學生不僅是為了拿到成績積攢績點的時候,他們也許已經為既求人又律己的創新做好了準備,沒有黑板,同樣能聚精會神地聽一堂課,會愛上那沒有任何隔墻但多智慧的教學樓。

責任編輯:邢人儼

教室是否合理不僅體現于有沒有黑板,也取決于人們怎么看待空間中最優先的功能。視覺中國|圖

教室是否合理不僅體現于有沒有黑板,也取決于人們怎么看待空間中最優先的功能。視覺中國|圖

差不多十年以前了,我所在的大學要興建一座新的教學大樓,主管工程的校長找到我,問能否給學校提供一些好的建議。建筑方案早已確定,我們主要思考的是,如何“布置教室”才能跟得上“世界最新的潮流”。

對于這所寸土寸金的大學而言,它是好不容易拆了校門口的宿舍才建起這幢新樓的。無奈,即使這樣新大樓的平面也不算富余,建筑結構本身不算創新,除去一堆結實的“核心”筒(電梯、消防通道、通風井等等),每一層剩下的,就是大多數寫字樓也都有的一個回字形平面,隔墻隔出了一個個單面開窗另一面朝向走廊的房間。其實,到了在畫好格子里“布置”這一步,創新空間的建筑師能干的事已經不算太多了。每種古老的空間類型都有自己的歷史:不管是教室,還是倉庫、市場、醫院、政府、博物館、學校,我們今日熟悉的特征都是穩定的,無法一夜之間輕易更動,說服“用戶”。

空間創新的出發點不止于狹義的空間類型學,后者把自己錨定在靜止的人和技術的關系上,和“創新”本身的要求矛盾。比如,我忍不住問領導,教室可不可以不要黑板,這樣就不必再設很多隔墻——后者驚愕地望著我,拿著手機的手習慣性向會議室的墻指一指,說那要怎么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