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越千里,向“冀”而行,綿陽開啟“文化三推”河北行
10月28日至30日,四川省綿陽市“文化三推”河北行將走進河北省石家莊市。無論是浩蕩長江水源遠流長,還是巍巍太行山壁立千仞,當巴蜀文化邂逅燕趙文化,以城為盟、以文為媒、以旅為脈,相遇便有了不同的意義。
一次絢爛厚重的歷史文化對話
河北,被稱為燕趙之地,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千年滄桑過往,古韻文脈流淌,歷史文化瑰寶熠熠生輝。
- 有全國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皇室園林——承德避暑山莊,有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正定古城;
- 有被梁思成譽為“京外名剎之首”的隆興寺,有“滄州獅子景州塔,真定府里大菩薩”的河北三寶;
- 有新中國“開國第一城”石家莊、有“天下第一關”山海關…………
而千里之外的四川綿陽作為古蜀文明中重要部分,千百年來,這片沃土上也孕育出燦若繁星的歷史文化。
- 這里是黃帝元妃、絲綢之母嫘祖的故鄉,治水英雄及夏王朝的締造者大禹的誕生地;
- 這里孕育了李白、歐陽修、文同等杰出人物,司馬相如、揚雄、杜甫等在此留有遺跡或作品;
- 這里走出了享譽全國的沙汀、鄧禹平等文史英華;
- 這里書寫了“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不朽傳奇,是“兩彈一星”精神的重要承載地……
華夏母親嫘祖故里拜謁大典在綿陽市鹽亭縣舉行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公元763年春,安史之亂結束,在綿陽梓州(今三臺縣)的杜甫聽到消息,驚喜欲狂,飽含激情地寫出了著名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如今,穿過歷史的煙云,蜀地再次將目光聚焦在河北,即將鋪開一場絢爛厚重的歷史文化對話。
三臺杜甫草堂
一份跨越千里的深厚情誼聯結
1500多公里——這是四川與河北在空間上的距離。距離雖遠,但早在十多年前,兩地便已經結下了深厚情誼。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河北省承擔了對綿陽市平武縣的援建工作。從援建的那一刻起,平武成為河北人永遠的牽掛。河北投入28億元資金,先后組織12000多人、200多個單位遠赴千里參加援建工作。彼時,全體援建干部和建設人員把平武當家鄉,在時間緊、任務重、施工條件復雜的情況下,攻堅克難,苦戰鏖戰2年多時間,完成了包括幼兒園、醫院、通村公路、市政公路、橋梁等108個項目建設。
“我們援建平武,既要‘輸血’,更要‘造血’?!逼陂g,河北省委、省政府立足長遠發展,建立專項發展基金,積極扶持平武產業發展,安排2億元資金,用于河北-平武工業園區建設,為平武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九綿高速平武出口
如今的平武,環境更美了、經濟更強了、百姓更幸福了,已經華麗蛻變成九環線上宜居、宜業、宜游的璀璨明珠。
行走在平武,河北的印跡無處不在。平通有個“邯鄲路”,響巖有個“連心廣場”,江油關鎮有個“唐山大道”,平武中學里有“燕趙樓”“冀恩亭”,全縣唯一的工業園區名字叫“河北-平武工業園區”……
河北人民對平武的無私援助,如涓涓細流,滋潤著平武人民的心田。而平武人民對河北人民的感恩,從未因時間流逝而褪色。“河北人就是我們的親人?!边@是每個平武兒女的心聲。
河北-平武工業園一角 視覺綿陽 江紀國/攝
一場精彩多元的精品文化盛宴
自秦朝以來,作為“蜀道咽喉”的綿陽便是出川入蜀最重要的官道,往來商賈游客、學子官宦多不勝數,加上憑借涪江水運,“水陸四通,惟急是應”,沿水路可達沿海城市,架起了綿陽“走出去”的橋梁。
如今,綿陽繼續“走出去”,在更高層次整合資源,去更大范圍尋求合作共贏。今年來,綿陽創新開展城市品牌推廣、文化藝術推介、文旅產品推銷“文化三推”活動,將具有綿陽特色、彰顯巴蜀魅力的優質文旅資源“打包出川”,先后走進廈門、杭州、青島、重慶、昆明、西安……“走出去”的內容更豐富、范圍更廣,含金量更高,“走出去”,更好地實現了文化交流的“大融合、大聯動、大貫通”。
10月28日至30日的2024綿陽市“文化三推”河北行,由平武縣作為主題縣,設置“綿陽展”(非遺活態展示及文創產品展銷)、文旅資源推介會、“感恩河北 魅力平武”攝影展、“熊貓走天下”路演、河北綿陽籍企業家商會交流座談、非遺項目進社區、“報恩饗禮”農特產品專場推介及展示展銷等主題活動,涵蓋展覽展示、文旅推介、互動體驗、產融對接、文藝交流等方面。
深秋之際,越秦嶺、過太行,綿陽發出最誠摯的邀請,邀請河北人民,共赴綿陽之約,共敘深厚情誼,共話美好未來。
網絡編輯:kuang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