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會價值共創方法加速互聯網企業社會創新
互聯網企業天生具有“價值共創”的基因,在挑戰和機遇面前,可以采用社會價值共創的方法,通過與內外部利益相關方進行多個維度的合作,加速實現企業針對特定可持續發展議題的社會創新目標。
責任編輯:孫孝文
在當今數字化時代,互聯網的發展對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中國互聯網行業在過去幾十年間取得了飛速進步,截至2024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近11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高達78.0%?;ヂ摼W產品和服務已經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從社交娛樂到工作學習,從購物消費到信息獲取,無處不在。這種廣泛的影響力使得互聯網企業在社會創新實踐方面肩負著重要責任。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智庫專家尹玨林表示,社會創新實踐有助于互聯網企業通過革新企業自身文化,從新的社會趨勢中找競爭機會,而社會價值共創方法是有效的工具之一。
跨界合作與“價值共創”是互聯網企業的基因
互聯網企業,尤其是平臺型企業,在社會創新實踐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即能夠調動海量的用戶資源。它們極少獨自解決某個特定的社會問題,而是通過激發“群眾的智慧”,讓用戶參與到解決方案的尋找過程中。一些社交平臺可以發起公益活動,鼓勵用戶參與捐款、志愿服務等,同時用戶也可以在平臺上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想法,為活動的改進和優化提供參考。
互聯網的行業屬性決定了其開放性和跨界協作的特點?;ヂ摼W企業的開放性創新強調打破邊界,平臺型企業作為一個連接各方的渠道,可以將公益機構、媒體、政府機構等不同主體融入一個體系中,在非物理空間內進行跨界合作。這種合作模式能夠整合各方資源,形成強大的合力,共同解決社會問題。如互聯網醫療平臺可以與醫療機構、藥企、科研機構以及政府衛生部門合作,共同推進醫療健康領域的創新和發展。
與互聯網產品的快速更新換代相似,社會創新項目也能夠快速響應和迭代。持續且實時的用戶反饋是推動項目更新、改進和優化的關鍵因素?;ヂ摼W企業可以根據用戶的反饋及時調整項目的方向和策略,不斷完善項目的內容和形式。一個在線教育項目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反饋意見,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課程設置,以提高教學質量。
互聯網企業在開展社會創新項目時,往往會產生上下游的帶動效應。企業自身在實施項目的同時,會積極尋找供應鏈和價值鏈上的商業伙伴,共同參與項目。這種帶動效應能夠將社會創新項目的成果規?;?,擴大項目的影響力。例如騰訊的“99公益日”活動,不僅騰訊自身投入大量資源,還帶動了眾多合作伙伴的參與,包括公益機構、企業、媒體等,使得公益活動的規模和影響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盡管天生具有“價值共創”的基因,互聯網企業想要用好社會價值共創這個工具,仍要遵守其相對“嚴格”的方法論。
社會價值共創方法的實現強調“內外兼修”
企業在社會價值共創過程中,需要從內部注重自身能力的建設。首先,企業要具備對跨界組織知識的識別、消化和應用能力。這意味著企業要能夠了解不同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并將其融入到社會創新項目中。例如,一家互聯網科技企業參與環保項目時,需要了解環保領域的相關知識和技術,如環境監測、污染治理等,并將這些知識與自身的技術優勢相結合,開發出更有效的解決方案。其次,企業要為員工提供內部學習平臺和資源,包括項目管理、溝通技巧、創新思維等方面的培訓,提升員工的實操能力。同時,在跨部門、跨領域的社會價值共創項目中,要注重領導力的培養,確保項目能夠順利推進。
信任是社會價值共創的重要基礎。企業要通過多種方式建立內部信任。一方面,企業要對內部人員的相關行為予以肯定和鼓勵,例如對參與社會創新項目的員工給予表彰和獎勵,讓員工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被企業認可的。另一方面,企業可以設置一些公益激勵計劃,如公益假、志愿時間兌換帶薪假期、青年公益旅行等,激發員工參與社會創新的積極性。此外,企業文化建設也是建立信任的重要手段,企業可以在公司的文化墻、官網等展示平臺上張貼公益相關的照片、標語、卡通等,營造良好的公益氛圍。同時,明確合作規則也是建立信任的關鍵。企業要確定各個部門和員工在社會價值共創項目中的角色和責任,建立定期溝通機制,確保信息暢通,避免出現推諉責任的情況。
而外部共創涉及政府、公益組織、受益人等多個主體。這些合作方需要在各自的對外平臺上積極宣傳推廣社會創新項目。例如,政府可以通過官方網站、社交媒體等渠道宣傳項目的政策支持和實施進展;公益組織可以通過自身的宣傳渠道向社會公眾介紹項目的目標和意義;受益人可以分享自己在項目中的受益經歷和感受。通過各方的積極宣傳推廣,可以提高項目的知名度和社會認可度,吸引更多的資源和關注。
外部共創同樣需要明確合作規則。合作方要具體化各自提供的資源及其方式,確定各自的總協調人,建立定期溝通機制,分頭落實工作,確保責任到人。同時,要明確決策原則,當出現更多想參與進來的或者有新點子、新機會的情況時,要能夠快速且有效地響應,提前明確方案。此外,要建立風險防控機制,對可能出現的爭端和風險進行預判,設計備案和風控機制。例如,在一個扶貧項目中,政府、公益組織和企業作為合作方,要明確各自的資金投入方式、項目實施區域、扶貧對象的確定方法等,同時要建立定期溝通機制,及時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預防可能出現的風險。
社會價值共創實現方法
“雙價融合”是企業社會創新繞不過的根本挑戰
從社會創新實踐的角度來看,意識統一是一個關鍵挑戰。企業社會責任通常被視為一把手工程,但在一把手做出決策之后,如何讓中層和基層員工理解并落實到本職工作中,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這涉及社會議題識別和社會價值衡量的共識問題。企業需要對“什么是社會創新”等基礎問題構建共識和話語體系,讓員工明白社會創新與自身工作的關聯,避免出現“上熱下冷”的情況。
跨部門溝通機制的建立也是一個重要挑戰。在企業內部,不同部門之間往往存在著“部門墻”,阻礙了信息的流通和資源的調配。在社會創新實踐中,公益部門識別出社會需求后,需要與研發和營銷部門等其他部門進行合作,將社會需求合理地產品化設計,并將產品需求溝通清楚,贏得其他部門的配合。然而,由于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信任,這一過程往往面臨困難。
“雙價融合”,即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平衡,是企業社會創新面臨的最根本挑戰。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社會創新仍然是一種嘗試,需要摸著石頭過河。企業在將社會價值目標融合到自身業務中的過程中,需要兼顧自律與利他。這不僅需要企業自身的文化引導和資金技術支撐,還需要行業生態的共創共建。如果企業無法實現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有效融合,可能會導致消費者對企業的質疑,認為企業“不務正業”,同時企業內部也可能對項目分散主營業務精力提出質疑。
社會創新相當于公司內部的創業,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也需要持久的孵化和資源投入?;ヂ摼W企業要認識到這一點,通過革新企業自身文化,從新的社會趨勢中尋找競爭機會,積極調整組織架構和人才配套,為社會創新項目提供持續的支持。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社會創新項目能夠持續發展,實現企業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的雙重目標。
互聯網企業在社會創新實踐中肩負著重要責任,應通過深入理解企業社會創新與傳統社會責任的區別,積極探索社會價值共創的實現方法,應對面臨的挑戰,抓住機遇,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 本文根據與尹玨林教授的訪談內容整理。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