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票房“膨脹”10億,正在野蠻生長的劇場

7天連打18場劇,這是一種很新的“特種兵旅行”嗎?

責任編輯:吳耀鋒

對音樂劇觀眾而言,剛剛過去的周末可太熱鬧了。

周五,《時光音樂會》的《聲入人心》專場開播,兩季共計17位成員合體競技,重現《聲入人心》經典舞臺;周六,《吾湖音樂局》開播,等了6年的《聲入人心》團綜總算來了,很難不感慨一句“終于等到你,還好我沒放棄”。

那么,音樂劇跟這檔音綜到底是什么關系?

作為2018年音綜“黑馬”,《聲入人心》這檔以美聲演唱、音樂劇、歌劇等聲樂類型為表演內容的非專業音樂綜藝在豆瓣斬獲了9.3分。節目在當年播出后,曾被視為“高雅藝術”的美聲、音樂劇、歌劇等劇場演出徹底破圈。

2017年,中國音樂劇市場的總票房收入為3.48億元。那一年,《戰狼2》的票房是56.8億,是整個中國音樂劇市場全年總票房的16倍;2023年,中國音樂劇的票房收入已經來到了13.22億元,圍繞劇場衍生出各式各樣的社交、文旅場景,讓曾經的小眾演出越來越被看見。

進劇場只有0次與無數次之別。為了看一部劇而奔赴一座城,正在成為年輕人的出行目的和生活方式。

我們和劇齡6年、經常環粵港澳大灣區看劇的@波比 聊了聊。今年,常住廣州的她以“一月一劇”的頻率在廣州、佛山、深圳來回打卡,在她的講述中,我們感受到了城市劇場蓬勃的生命力,同時也窺見了野蠻生長的端倪。

連打,劇場人有自己的“特種兵旅行”方式

從今年4月的《唐璜》開始,波比就開始了她的大灣區看劇之旅,而這個計劃,她早在去年9月看完“法gala”(《法語音樂劇明星集錦音樂會》的簡稱)時就盤算好了。

不同于上海劇場資源的高度集中,劇團來大灣區未必會既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