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坂坡到底是誰以少勝多?張飛趙云的英勇反襯劉備面臨至暗時刻
按照歷史,劉備寧可失敗,也不愿意拋下追隨自己的百姓,很高尚了,已經算是漢末時代絕無僅有的人性之光了?!度龂萘x》要給劉備再加一句臺詞:“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難,吾何生哉!”就要投江而死。
這個舉動,不是今天的讀者才覺得假,是古代評點《三國》的人,一致覺得假。
責任編輯:陳斌
建安十三年,曹操大軍南下,劉琮投降,劉備很晚才得到消息,這時怎么辦?
《三國演義》寫,諸葛亮火燒新野,取得了一場大勝,劉備帶著幾萬百姓,退到襄陽城外。諸葛亮勸劉備趁機取了襄陽城,劉備不同意請求見劉琮,劉琮不敢和劉備相見,劉備又說,你讓百姓進城,我立刻就走。守城的蔡瑁又不同意。這時有大將魏延,劈開城關,喊劉備快進來,劉備不愿意乘虛而入,還是走了。而襄陽城里又有很多百姓,逃出城來,跟著劉備一起。
按照歷史,魏延這里屬于亂入,《三國演義》里很多魏延的故事,都是虛構的。
《三國演義》這個寫法,諸葛亮主張取襄陽,是體現諸葛亮的智,劉備怕傷到百姓不愿意取,是劉備的仁。
曹操以少勝多把劉備殺得大敗
結合前面講的內容,可以知道,歷史不是這么簡單的。
沒有魏延開城門這個有利因素,劉備倉猝之間,要攻下襄陽很難,而曹操大軍已經快速逼近了。要是一時攻不下襄陽城,被內外夾擊,那就全軍覆沒了。
就算攻克了襄陽城,荊州城內,不知道有多少人是不愿意抵抗曹操的,荊州本土的大家族和北方流寓荊州的大家族都不想抵抗。這些人你能全部殺光嗎?顯然不可能。那么他們就都是可能接應曹操,里應外合的。所以襄陽城是守不住的。
這個苦頭,劉備在徐州已經吃過一次,那恐怕是劉備生平最恐怖的記憶了,犯不著再體驗一次。
所以劉備說了句:“吾不忍也?!睕]聽諸葛亮的,撤走了,途經劉表墓的時候,還哭拜了一把。
劉備這時的表現,既是道德的,也是高明的。我們不能認為道德的行為就必須吃虧,那樣的道德是不可能長期維持的。
諸葛亮也不是說天生就什么都算無遺策,他也需要成長的時間。
但接下來,劉備確實因為道德的選擇而吃了眼前虧。
先說歷史:
很多百姓跟著劉備逃亡,行進到當陽的時候,追隨劉備的老百姓已經有十多萬人了。畢竟曹操喜歡屠城是出了名的,尤其是荊州有很多北方流民,當年他們從曹操的屠刀下死里逃生,想到曹操要來,就滿心恐懼。所以雖然大家也知道劉備打不過曹操,但不跟著劉備,還能去哪里呢?
但這樣一來,劉備的行進速度就非常慢。于是劉備派關羽帶著部下,坐著幾百艘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