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優:國民影帝,老驥伏櫪

時代變化的速度快得超乎想象,讓人不得不承認,以葛優為代表的這一代“老”演員,要想成為跨時代的偉大演員當真不易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楊靜茹

《爆款好人》(2024)

2024年,67歲的葛優迎來了一個作品“井噴期”。由他主演的《非誠勿擾3》《刺猬》《爆款好人》分別于賀歲檔、暑期檔和國慶檔三大檔期上映,占盡天時地利。然而,這三部作品的票房和口碑均不達預期:《非誠勿擾3》票房1.02億元、豆瓣評分5.4,《刺猬》票房1.44億元、豆瓣評分7.3,《爆款好人》票房2690萬元(上映的27天數據,發稿時仍在上映)、豆瓣評分6.1。

對于沉寂已久的葛優來說,這是一份有點尷尬的復出成績單。作為亞洲首個戛納影帝,作為曾經的賀歲檔的代名詞,在中國觀眾的心目中,葛優是兼具質量保證和票房號召力的藝術家。但截至發稿時,葛優主演的電影票房累計105.13億,在中國影市中排名第30位,被沈騰、黃渤、王寶強等頭部喜劇演員遠遠地“甩”在了后面。

票房當然不足以說明一切,更直觀的感受是,葛優的角色們不再能引人共情、也不再能令人發笑。無獨有偶,葛優在這三部電影里飾演的角色,都是一個被“卡”住的形象?!翱ā弊∷麄兊目赡苁菒矍?、可能是性格、可能是流量……無論甘不甘心,他們都在一定程度上被時代拋棄了。對照現實來看,這種“卡”住的感覺,仿佛也暗示了葛優當下的處境。

在中國男演員序列中,葛優算得上一個奇跡般的存在。他沒有出眾的外表,也沒有奪人眼球的話題,他所獲得的一切贊譽純粹靠演戲積累。

《頑主》(1988)

以1985年上映的銀幕處女作《盛夏和她的未婚夫》為起點,在葛優近四十年的表演生涯里,他出演的角色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充滿悲喜況味和平民色彩的喜劇人物,比如《頑主》(1988)里的楊重、《編輯部的故事》(1992)里的李冬寶,以及一系列馮氏喜劇里的角色,誠如網友所說,“一看見葛優,我就想過年”或者“見不到葛優,不能算賀歲檔”;另一種是承載了時代痛感的復雜人物,比如《活著》(1994)里的福貴、《霸王別姬》(1993)里的袁四爺、《卡拉是條狗》(2003)里的老二等等。國內能將這兩類角色都演到極致的演員鳳毛麟角,葛優正是其中之一。且時至今日,他仍在新作中不斷地摸索、演繹著這兩類角色。

只不過,放在當下語境,尤其是喜劇語境中看,葛優的這種摸索多少有點“脫節”的意味。在娛樂產品多元化發展的大背景下,觀眾笑點的閾值被不斷拉高,更易被強情緒的搞笑機制所觸動,而葛優這種慢條斯理、“人物隨著情節自然流露出來”的幽默,則因其刺激程度較淺,被觀眾認為不夠好笑。

不得不承認,演員是一個被動的工種,一直在被選擇:被導演選擇,被市場選擇,被時代選擇。所以葛優被“卡”住的現狀,也在一定程度上映照出了國產電影創作的變遷。被時代拋下的,遠不止葛優一人。

《編輯部的故事》(1992)

平民形象

葛優長了一張天生就適合演小人物的臉。他太沒有明星相了,沒有俊朗的外形,也沒有不食煙火的疏離感。所以由他飾演的平民角色,往往極具說服力,能讓觀眾有代入感,也能打動人心。2003年,導演路學長攜《卡拉是條狗》劇組參加柏林影展時,有外國觀眾甚至認真地問導演“這位演員(葛優)是不是專門找來的業余演員”。

葛優在電影里的平民定位,剛好契合了王朔筆下那種“冷面熱心、有心幫手卻又無力相助”的小人物形象。這為他提供了出名的契機。有人將1988年稱為“王朔電影年”,這一年作家王朔的四部作品被搬上銀幕:《頑主》《輪回》《大喘氣》《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四部電影中,尤以米家山導演的《頑主》最為名聲大噪。跟電影一起名聲大噪的,還有作為主演之一的葛優。

當時葛優被米家山選中,全因一張照片——“一張合影,四個人在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