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知識與我擦肩而過:越囤越焦慮,怎么辦?
知識焦慮就去攻克知識,而不是半推半就地去“刷”知識、掃讀知識,想要變得博學,是一件需要消磨時間和打磨耐力的事情。
責任編輯:溫翠玲
現在是午夜兩點鐘,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已經在小紅書漫游了兩三個小時。我是一個十分“做作”的人,一天24個小時里,有兩個11點,分別保有我最矛盾的狀態。早上11點我很慵懶,最喜歡賴床;晚上11點我很焦慮,最向往學習。在剛過去的兩三個小時里,我在小紅書上收藏了二十多條筆記,妄想它們教會我很多東西:片場如何布燈?論文如何找選題?大四怎么找實習……像是一塊不會吸水的海綿,海量而過載的知識從我身上的空洞進進出出,沒有對我空洞的軀干造成一點點濕潤感覺,這個比喻可能也適用于我夜晚時分渴望汲取知識養分的大腦。
我身邊的很多同學也跟我一樣,每天會把形形色色的各種筆記,不管它們來自什么平臺,一股腦地都分享到文件傳輸助手或者是微信小號上,以實現對知識的某種掌控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