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社會生活史的橫切與縱剖 | 周松芳評王一心《南京十年:1927—1937》

生活史必須回到“生活”,所以作者連監獄生活都寫了一章,真是曲盡民國社會生活萬象。

責任編輯:劉小磊

《南京十年:1927—1937》,王一心著,團結出版社2024。

《南京十年:1927—1937》,王一心著,團結出版社2024。

《南京十年》是一本奇特的書。表面上它似乎是一本由十二個“小人物”——包括洋行職員、科研機構的學者、算命先生、政府秘書、黨務工作者、報社記者、社團人士、獄警、小學校長、中醫、工程師、郵政員——對國民政府建都南京十年間的見聞回憶組成的非虛構作品,但他們并非真實的人物,而是作者為述史方便而虛構出來的,因而又具有虛構的文學特質。那文學與歷史的關系如何處理?作者在后記里強調“文不害史”,即將文學關在史料的籠子里,并不賦予它打扮歷史的權利。筆者閱讀此書時,檢核了部分相關史料,雖多未以直接引語出之,但確實皆有出處,且理解準確與運用得當,有相當一部分還是第一手史料,實在是十分難得。亦文亦史,文史相彰而不相害,始稱境界,本書庶幾而得之。

1927至1937這十年,所謂的民國黃金十年。這黃金十年的成色幾何?在各個領域的呈現又如何?現有的著述,多是通過一些宏觀的經濟數據加以說明,固有可信之處,但世易時移,便易泛化為空洞的數據,一般讀者難有體會。這也就是近年來微觀史、生活史日受青睞的原因之一。這本書在寫法上,其實也正可作微觀史和生活史看。故作者選擇了南京,選擇了這十二個“小我”,通過這些底層小人物的視角來呈現這個大時代,顯得更真切可信。但如何因小見大,因短時段而見長趨勢,正是需要智慧與筆力之處。?

開篇從“八字山”寫起。八字山原名“四望山”,1928年4月19日國民政府下令將孫中山的“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作為社會行為規范,并砌入四望山北坡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