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擬立法禁止中小學生帶手機進校園:身教言傳方能治標治本丨快評
每一名家長都應該了解與關心,孩子喜歡跟什么樣的人在一起做什么,喜歡看什么書,熱衷于玩什么游戲,上網看什么內容,課余時間去哪里玩,實時關注孩子的言思學行,這就需要家長多花時間陪伴孩子,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拓展孩子的思維視野,引導孩子建立正面積極的價值觀,逐步培育孩子的良好生活習慣與自律能力,這將是從根本上解決上癮問題的治本之策:一旦孩子的內在精神世界變得強大起來,那么包括智能手機在內的那些瞄準人性弱點的“上癮”產品也將不攻自破。
責任編輯:陳斌
目前,韓國擬立法禁止中小學生在校園內使用智能手機等電子設備,理由是擔心學生過度使用手機可能形成依賴、危害精神健康。據韓國媒體的說法,隨著游戲和短視頻在韓國年輕人中流行,青少年對智能手機的依賴增強,易引發抑郁、焦慮等精神健康問題。
中小學生盯著手機一動不動,沉湎于游戲與短視頻,繼而影響了學習、降低了人際交往能力,這是最直觀的負面影響。此外還會帶來視力下降、危害頸椎與其他健康問題,反對者的擔憂確有道理。
而現實中,也不乏未成年人參與大額消費打賞、乃至沉迷淫穢色情內容的問題。未成年人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智能手機里不受規制的內容極其容易超出未成年人的心智掌控范圍,造成負面效應的幾率遠遠大于正面效應,還會帶來一系列的法律糾紛,相應的風險是現實存在的。
事實上,并非只有韓國一國考慮或是已經推出類似“禁帶手機”的法律法規。中國教育部2021年下發管理通知,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