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女孩老洋房改造記:享樂生活里的可持續哲學

老洋房,似乎有種讓時間慢下來的魔力,魔都的繁華、喧囂和緊張仿佛都被隔絕在外。地氣升騰、推窗見綠、煙火氣十足,在這里,蘇一格重新找回了都市人久違的“消失的附近”,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寧靜和滿足。

盡管房子是租來的,生活的趣味卻并未隨之打折:一個因為裂紋深邃而退役的茶壺,在她的巧手下重獲新生,成為一株綠植的溫馨小窩;廢棄塑料經3D打印變廢為寶,化身為橢圓形的收納罐,承載著彩鉛與閑時的筆記本電腦;柜子上擺放的各式玻璃罐內,從春日腌制的蘿卜干到預留給冬日的梅子酒,再到靜候康普茶“菌”寶寶醞釀的天然發酵的汽水,是她對發酵藝術的不竭探索……

以“環保享樂”為底色,蘇一格一點點搭建起自己的可持續生活。最新一次的搬家,讓她離自己的理想生活又近了一步。

在老洋房里,重建“附近”

百年歷史的馬路上,,一棟棟韻味十足的西式建筑坐落于此,布滿青苔的墻面、狹窄的逼仄的步梯,默默訴說著此處的滄桑。

盡管房屋外面看上去老舊陳古,內部卻別有洞天。走進蘇一格租住的老洋房里,復古感的家具和充滿腔調的陳設映入眼簾,滿柜子的特色茶杯、綠意盎然的植物、趣味十足的南瓜擺件,隨處可見屬于房屋主人的浪漫和巧思。朋友媽媽親手編織的手機袋子,以及從不同渠道收集、滿載回憶的小物件,被巧妙地布置于家中各處。房東用畫筆修補的墻面,也為屋內增添了獨一無二的故事感和生命力。

客廳最醒目的柜子上,交工樂隊《菊花夜行軍》的唱片靜靜訴說著音樂、農民與土地的故事,而那本聚焦社會底層工作者處境的《臟活》被放在書架上她最趁手取閱的位置,見證著她對社會的關注。屋內的陳設是蘇一格的審美和她所向往的世界的具象化,她在其中傾注的時間和情感,一點點構筑起了她心中的理想生活的圖景。

比起從前住閣樓時的局促感,新家不僅寬敞許多,還自帶一方露臺。蘇一格把這里開辟為一片種植空間,種下常吃的綠葉菜和一些香草;她的幾百只蚯蚓寶寶也養在這里,繼續幫她消滅日常生活的蔬果皮等廚余垃圾,普通的土壤變成更營養健康的黑金土,再用來繼續種植蔬菜,形成一個天然的循環生態。

實際上,從家具、裝飾品到衣物,乃至生機勃勃的植物盆栽,屋內的許多物件都是二手的??蛷d和臥室里的植物,是蘇一格在二手平臺同城淘到的,她曾騎著單車一個個把它們馱回來。對她來說,這個過程能帶來一種“偶遇”的驚喜,像是“尋寶”?!澳阒浪吧钤谝粋€什么樣的空間里,是什么樣的人在照顧它?!?/p>

在觀察植物從種子到成熟的狀態、等待廚余一點點降解又重生的過程中,她也在感知四季和時間的流動,獲得內心的平靜和滿足。在這里,種種花草、曬曬太陽,沒有了住在高層住宅那樣的緊張感,而是多了與土地連接的怡然自在。

“連接”,是蘇一格經常提到的概念。在小區樓盤的高層建筑和公寓里,窗外的樹木和鄰里的溫情似乎成了稀缺品。出于要跟自然、跟土地有更多連接的想法,她選擇了搬到上海的老洋房居住。

采購無包裝物品、購買碳排放低的本地應季食物,搜羅二手家具,是她得以跟當下生活的這片土地和人產生更多連接的方式,恰好又滿足了環保的號召。不同于門檻較高的“零廢棄生活”,蘇一格秉持著一種獨特而鮮明的生活哲學——不遺余力地實踐環保與可持續發展,但其中的重要前提是“快樂”。

愛地球,更要愛自己

蘇一格的環保生活賬號“一個袋子”已經做了五六年。她將自己定位成“環保享樂主義者”,從極簡洗護、極簡彩妝到極簡飲食,從修補舊物到深刻反思消費主義并探索平替方案,再到自制紅豆棒冰、DIY手工皂,就連搬家時裝載物品的水果筐,生活里的每一件可持續單品,都是她在視頻中傳播環保理念的生動舞臺。

通過視頻持續分享可持續生活理念,蘇一格試圖告訴每個人,環保與生活質量從來都不是對立的兩面,反而能攜手共創舒適愉悅的生活方式。

五年前,她也曾像很多人刻板印象中的“激進環保主義者”、“環保警察”一樣,對周遭的不環保行為感到憤怒,經常批判身邊人的這些行為。但這種強加于人的方式不僅容易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不適,更無法成為一種可持續的環保生活方式。

于是她的想法開始轉變,逐漸將“環?!钡闹匦姆旁凇吧睢敝?,學會不再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理念,而是把這樣狀態下的自己定義為“環保享樂主義”。她堅信,環保應該是一種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和可持續的方式,而非苦行僧式的自我犧牲?!翱梢栽趷圩约旱那疤嵯?,愛著這個地球?!?/p>

在持續實踐的過程中,蘇一格逐漸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環保生活方式:她曾用食用油替代卸妝油以減少化學用品的消耗,后來發現“食用油”太容易招蟑螂而不得不作罷;她也曾長期堅持“無紙生活”,用沖洗器代替廁紙以減少資源浪費,然而,在接觸中醫理念后,她意識到并非所有身體狀況都適宜冷水沖洗,于是轉而開始選用低塑、原木類型的紙巾。不斷總結生活中積累的理論和實踐,讓她的評論區和社群成了一個小型的環保分享聚集地和經驗交流中心。

留學回國后,蘇一格選擇在上海生活。上海擁有完善且活躍的可持續生活社區,二手交換、散裝買賣、可持續的藝術課堂和展覽等活動層出不窮。這些資源為蘇一格提供了廣闊的實踐空間,也不斷塑造著她的環保理念。在這里,蘇一格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舒適的可持續生活圈。

她經常會去慈善超市捐贈自己的閑置物品,交給店主義賣,讓這些物品得到二次利用;她也是上海散打糧食店的???,在那里,年輕人可以帶著自己花里胡哨的小容器去打包散裝的物品。一到周末,就前往有機農場野餐,向農場借一些菜苗和種子,訂上一周的蔬菜儲存進冰箱。

蘇一格喜歡做飯,也喜歡嘗試各種新的食材和烹飪方式。從前住的房子里,幾家共用的共享廚房時常讓她感到頭疼。對做飯頻率頗高的她來說,廚房常常會“撞檔期”,擁擠又不方便。在搬到新住處之后,她終于擁有了自己的獨立廚房。無數個微小細節的加持,正讓平凡的日子生出香氣。

科技賦能,讓幸??沙掷m

然而,老洋房的生活盡管自在愜意,但也同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建筑年代久遠,密封性和耐候性不盡如人意。因此在食物采購上,蘇一格只能謹小慎微,不敢買太多大包裝食物,尤其在濕漉漉的梅雨季,稍有不慎便容易霉變,造成浪費。除此之外,共享廚房里的冰箱容量有限,新買回來的蔬菜只能勉強被擠在其中的犄角旮旯,蔬菜很容易被凍傷而造成浪費;房東2000年左右安裝的家電,都已經過時老舊,能耗很高,這些都與蘇一格的可持續生活理念背道而馳。

即便是租來的房子,蘇一格也希望有一個保鮮能力更好的大冰箱,除了儲存新鮮食物、干貨、糧食,她還能儲存更多大包裝食物,從而能在包裝上減少塑料的使用,還有她自制的各類發酵食物、母菌,也有充足的空間能夠冷藏。

盡管家電會產生一定的耗能,但在蘇一格的理念中,自己不是生活在原始森林里,純粹過自給自足的生活,很多事情只靠環保意識并不能改變什么,更需要多方的賦能。在探索自己的可持續生活解法的過程中,蘇一格遇到了海爾三翼鳥。

從設計之初,三翼鳥服務團隊就充分了解到蘇一格對于“可持續”的強烈需求,從家電選配到建設施工的全流程服務,為她提供了定制化的解決方案:

老洋房的廚房空間有限,一款平嵌冰箱剛好能巧妙適配,剛剛好的大容量能夠滿足蘇一格的儲存需求,全空間的保鮮技術也能讓食物保持更長時間的新鮮度。一旁的洗烘一體機,則可根據衣服的種類提供專屬洗護,有效延長衣物的使用壽命。洗空氣空調、一鍵速吸的抽油煙機等更多智慧科技的賦能,不僅解決了她之前的居住難題,更延續了她可持續的生活底色。

在蘇一格眼里,環保生活的本質,是在愛自己和愛地球之間尋找到一種平衡。但除了環保之外,世界上也有很多其他的議題值得大家的關注,她覺得,“我們都可以在自己有能力的范圍內去找到一個能夠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的方式,可以是環保,也可以是其他的?!?/p>

科技的進步可以為可持續生活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通過選擇更節能、更環保的產品,每一種社會角色都可以在享受現代生活便利的同時,為地球做出一份貢獻。蘇一格知道,在這條道路上,她將迎來越來越多的同行者,共同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特別鳴謝:

STOP SHOP

高雅的即興廚房

新華社區營造中心

百歐歡有機生態農場

善淘Buy42塘橋街道慈善超市

網絡編輯:kuangyx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