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終點亂象:“馬拉松營銷”不能顧此失彼

對于各地政府來說,舉辦馬拉松不是只為趕熱潮,而是算好了明明白白的社會經濟效益賬,寄望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拉動文旅消費。

賽事組織失誤,給參賽選手和公眾帶來的觀感是很差的,讓人有“草臺班子”之感,對舉辦城市的形象帶來了負面影響,與舉辦馬拉松比賽的初衷背道而馳。

責任編輯:辛省志

11月3日,杭州馬拉松因終點工作人員錯誤引導導致冠亞軍逆轉的事件登上社媒熱搜,讓馬拉松這項運動再次引起全民關注。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已有北京馬拉松、杭州馬拉松和大連馬拉松這些先行者,但大多數賽事僅面向職業選手。1998年北京馬拉松允許大眾選手參與,參賽人數猛增到3.5萬人。而真正意味著中國馬拉松春天來臨的,是2014年中國田徑協會取消馬拉松賽事審批機制,將賽事舉辦權下放給地方城市。2015年時,800人規模以上馬拉松賽事達到134場,而2011年的這一數據僅為52場。

尤其近年來,全國各大小城市舉辦馬拉松的熱情高漲。根據《2023中國路跑賽事藍皮書》,2019年全國舉行的公路長跑賽事已達1828場。2023年賽事舉辦逐漸恢復后,全國范圍內舉辦的路跑賽事旋即達到699場,其中全程和半程馬拉松占比達到將近89%,總參賽規模達到605.19萬人次。

今年10月馬拉松賽季以來,幾乎每個周末全國都有至少一二十場比賽。剛剛過去的11月3日,同一天舉辦的除了北京、杭州,還有鄭州、西安等數場省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