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的好處可能沒有那么大
實證研究表明,失敗的好處可能并沒有人們預想的那么大。在一次失敗之后,接踵而至的可能是第二次失敗。
責任編輯:朱力遠
失敗這件事飽含貶義,通常讓人沮喪。但俗話也說,失敗乃成功之母,是成功的墊腳石。世界各地不少成功人士在回顧心路歷程時,也總將自己成功的原因歸結于過去的失敗經歷。在這類辯證思維引導下,失敗這件事的作用究竟是好是壞,變得不那么絕對了。甚至在一些人看來,正是失敗助推了成功。
那么,事實真的如此嗎?最近,美國一項心理學研究通過系列實驗的方式,嘗試了解人們對失敗與成功關系的看法是否準確。而結果表明,失敗的好處可能并沒有人們預想的那么大。從實際情況看,一次失敗之后,迎來的也可能是第二次失敗。
高估失敗后的成功率
比如,在一個實驗中,三百名參與者分別對幾項職業資格考試的成功率開展預測。在當地,諸如教師、護士、律師等職業,也都需要通過相應的資格考試才能從事,失敗之后還可以再考。關于這三項考試,人們預測再考的成功率分別約67%、63%、58%,而實際上,根據一些調查數據,這三項考試的再考通過率僅有58%、43%以及35%??梢哉f,人們明顯高估了失敗之后的成功率。
這一研究2024年7月發表在《綜合實驗心理學雜志》(JEP: General),由美國西北大學、康奈爾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合作開展。除了高估考試失敗后的成功率,他們在另外的實驗中還發現,在一些非標準化的社會情境中,高估失敗后成功率這樣的現象同樣存在。比如,當把急性毒品中毒視為一種失敗,把開始戒毒視為一種成功的話,人們會高估隨后開始戒毒的成功率。
同樣,當把心臟病發作視為一種健康方面的失敗,把遵醫囑糾正不健康行為視作成功的話,參與實驗的人也總體上會高估病人在發病后的行為改變。而事實上,有研究表明,超過一半經歷過心臟病發作的人都不會吸取教訓,他們并不會因此戒煙,也不會因此加強鍛煉,或者改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這些實際偏低的成功率都與人們所預料的有差距。然而,為什么會這樣呢?
吃一塹未必長一智
其實,從經歷失敗的人的視角來看,失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