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發布10月金融數據,M1、M2增速雙雙企穩回升

11月11日,央行發布10月金融數據顯示,10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309.71萬億元,同比增長7.5%,繼上月企穩后繼續回升。狹義貨幣(M1)余額63.34萬億元,同比下降6.1%,同比增速仍然為負,但系今年以來的首次回升。

市場專家分析,M2企穩回升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債市和理財資金開始向存款回流。近期人民銀行出臺了一攬子增量金融政策,有效改善經濟預期,市場信心提振,資本市場回穩,投資者風險偏好由避險情緒主導轉向更為積極的資產配置。

二是銀行向證券、基金等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融資增加。隨著支持資本市場穩定發展兩項工具正式推出落地,商業銀行向非銀機構的融資增多,既促進了銀行與非銀機構之間的資金融通,增強金融市場流動性,同時也對派生增加M2產生了直接的推動作用。

三是財政支出加快,財政存款更多轉化為企業存款。隨著財政支出節奏加快,穩增長逐步加力,帶動實體經濟部門存款同比增多。

至于M1同比增速年內首次回升,分析人士認為,這既反映出增量政策加快推進的背景下,經濟活動企穩向好,社會信心有所改善,也受益于金融市場上投資者風險偏好提升。他還預計,隨著近期一系列增量政策的支撐效應進一步落地顯效,M1增速有望企穩。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央行在2024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對貨幣供應統計體系進行了專題分析,預計相關統計口徑調整優化后,M1統計還將更加完整、科學,能更好適應金融市場和金融創新的發展態勢。

“近期一攬子增量政策不是簡單的刺激”

業內人士表示,一攬子增量金融政策發布實施以來,國內外給予了積極正面評價,有力提振了社會信心,對于促進經濟金融平穩運行發揮了較好作用。股票、債券、外匯等金融市場近期表現均呈現積極態勢,部分宏觀經濟指標和高頻數據也邊際向好,10月制造業PMI為50.1%,環比上升0.3個百分點,時隔五個月重回擴張區間,經濟景氣度有所回升。

宏觀調控思路已在逐步轉變。多名市場人士反饋,有效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物價低位運行等是當前宏觀調控需要關注的突出問題,這既是短期經濟運行困難的表現,也是中長期結構轉型深層次矛盾的反映,近期調控思路已在適應性轉變。 

正如央行行長潘功勝在今年的金融街論壇發言中表示,為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可持續增長,需要把握好增長速度與質量、內部與外部、投資與消費的動態平衡。

“近期一攬子增量政策不是簡單的刺激,是政策邏輯的重大調整,不僅有短期擴需求的方案,同時還有大量的改革、結構調整的方案?!睒I內人士反映,當前,加強需求側管理正在逐步達成共識,宏觀經濟政策的作用方向將從過去的更多偏向投資,轉向消費與投資并重,并更加重視消費。未來在出臺一攬子支持政策的同時,也需加力推進改革,實質性擴大內需。

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支持性的立場。今年以來,央行多次公開表示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從實際運行情況看,貨幣政策名義上是“穩健”,實際上是適度寬松的。市場普遍的觀點是,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短期內不會改變,明年貨幣政策有望繼續保持較強力度,為經濟穩定增長和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同時,財政政策支持力度也在明顯加大。多名業內專家反饋,實現年度經濟增長目標,需要財政發揮更大作用,財政力度不足會成為穩增長的制約。近期全國人大新聞發布會宣布,將通過一次性增加6萬億元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地方存量隱性債務,并額外安排5年共4萬億元新增地方專項債用于化債,這些政策將大幅節約地方利息支出,緩釋地方債務風險。

“同時,發行特別國債支持國有大型銀行補充資本,優化稅收政策支持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發行地方專項債支持回購存量土地等政策也將陸續推出,未來財政政策效果也將逐步顯現?!鄙鲜鰧<腋嬖V記者。

金融總量增速與名義GDP基本匹配且略高

多名宏觀研究人士反饋,近期一系列政策密集出臺實施,不僅穩定了社會預期,還提振了市場信心,資本流動加速,市場活躍度提升,政策的積極效應逐步顯現。

專家表示,在一系列增量政策支持下,社會預期和市場信心將持續提升,有效融資需求也將進一步改善??紤]到有些增量政策還在陸續落地,貸款審核、授信、提款等也需要一個過程,未來政策效應還會進一步傳導顯現,金融總量持續穩定增長仍有堅實基礎。

記者還觀察到,近期樓市成交已出現邊際企穩跡象,存量房貸利率下降后,個人預約提前還房貸情況有所緩解。企業融資需求逐步回暖,市場主體對支持資本市場穩定的兩項工具熱情很高,近期資本市場表現也較為活躍。截至11月11日收盤,上證指數收于3470.07點,上漲0.51%,深證成指收于11388.57點,上漲2.03%,創業板指收于2392.44點,上漲3.05%。

央行發布的數據還顯示,初步統計,2024年10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403.45萬億元,同比增長7.8%;2024年前十個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7.0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4.13萬億元。

事實上,近十年來金融數據增速一直高于經濟增速。2014-2023年,社會融資規模和廣義貨幣M2平均增速分別約為11.7%和10.2%,名義GDP年均增速約為7.9%,金融總量增速一直保持在與名義GDP基本匹配且略高的水平上。

今年10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和M2增速仍比前三季度的名義GDP增速高3-4個百分點,總的來看金融支持力度保持穩固。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94974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8%。

分析人士指出,2020年以來,除2021年名義GDP低基數帶來高增長外,近五年的大多數時間,我國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比名義經濟增速高4個百分點或更多;M2增速多數時段比名義經濟增速高3個百分點或更多,在力度穩固的基礎上還充分體現了貨幣政策更加用力,金融體系充分滿足了實體經濟發展的融資需要。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