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發師曉華火爆出圈,為什么好tony總是不可多得?
所謂每一次剪發都是一場豪賭,而且往往是十賭九輸。出門之時,兩小時前滿懷希望的愛美人士常不禁仰天長嘆:為什么托尼老師總是剪不出我滿意的發型!
責任編輯:梁欣婷
IC photo / 圖
近日,來自湖南懷化的理發師曉華在網上爆火,她面對顧客提出的“剪短一點”、“打薄一點”等要求時,總能對客戶的想法理解到位,剪出的發型清爽又修飾臉型,不但一周內漲粉超過百萬,還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去剪頭打卡。
曉華之所以能走紅,是因為這樣“聽得懂話的理發師”實在太稀缺了,再加上她“男士剪發30元,女士剪發45元”的定價在大家心中拉滿了好感。
講真,誰還沒被理發店的tony老師(理發師的統稱)坑過幾次呢?豆瓣上有個“燙頭失敗小組”走紅網絡,記錄了很多網友在理發店里的糟心遭遇。
走近美發店,仿佛走近了時尚的風暴眼——托尼老師正在為顧客焗油,凱文總監正在為VIP燙卷。推開門,響徹云霄的歡迎光臨讓你虎軀一震,但在你走進去的一刻,“命運”便不在自己手中了。所謂每一次剪發都是一場豪賭,而且往往是十賭九輸。出門之時,兩小時前滿懷希望的愛美人士常不禁仰天長嘆:為什么托尼老師總是剪不出我滿意的發型!
心理學把理發之后常犯的“心絞痛”視為一種屢見效應:我們會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當一個普通的東西或人在我們眼前頻繁出現時便會逐漸喜歡上它。意思是并非托尼剪得丑,不過是你沒看習慣而已,多照照鏡子就好了。還有的將之解釋為“心理落差”——我們在判斷一個發型的好壞時,往往以明星或者模特作為比照的對象,自然會接受不了自己的造型。翻譯過來便是:發型還得看臉。
以這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